香港新建方舱五天收治不足7%后,或迎来重大转机?


  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这一批内地援建香港的方舱医院中,可提供3900张床位的青衣方舱已于3月1日率先启用。然而,截至5日晚9时,只有272人入住,入住率约为6.97%——照这速度,光装满青衣方舱就需要一个月。

  有网友不由得感慨道:内地援港,七天建起一座方舱医院,香港接手,五天只住进去二百多人——双方都被对方的效率给震撼到了。

  相应的,是以十万计的居家隔离者求助困难。另外,每日新增确诊依然以数万记,新增死亡人数依然在节节攀升,4日新增死亡150人(两人家中昏迷后死亡),5日新增220人,6日新增死亡233人。

  据大公报的报道,多名防.疫专家认为,港府缺乏对居家治疗者的支援,使轻症拖至重症甚至死亡。

  在这背景之下,方舱医院之必要性不言而喻,也更显露出5天接手不足300名病人的荒唐和可笑——在香港公立医院透支,私立医院拒接,医疗体系处于崩溃边缘的前提下,一边是“有病人却无病床”,另一边是“有病床却闲置”,这时候的决策失误和低效完完全全等同于用刀杀人。(另可参见《香港公立医院已经严重透支,私立医院却还在作壁上观》)

  方舱医院被用到如此境地,其实还没完。

  据港媒报道,方舱管理混乱,女厕现尿兜、没洗手液,有人不获热饭扬言自杀,有人嫌吃油炸食品;此外,据东网报道,近百辆抗.疫巴士排队入青衣方舱医院,平均等候时间要2至3小时——无水且不能去厕所,期间还发生老妇人晕厥的事故。

  这其中暴露出来的管理混乱、低效、及部分入住人员的精致利己,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

  相比之下,武汉时期的方舱,在经历过短期的极度焦虑和不信任之后,显出了一种轻松宁静、自由活泼,堪称真正社会主义的“公社”。究其原因在于方舱医院是公益性的、平等性的,同时,一群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以自己公而忘私的言行,激活了人们过往经历和教育中那久违的社会主义火种,这使得武汉时期的方舱医院某种程度成了桃花源,成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实验区”。

  所有这些前置条件,大概只剩下公益性这一条了,因此,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恐怕也成了必然。

  内地和香港在实行两种制度七十余年之后,社会心理、组织能效的差异愈发的大。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医疗资本的绑架。

  仅从核酸检测来看,私立医院检测一次要3500港币,公立医院需要1470港币。

  类似的,凤凰卫视早几天报道,香港十三家私人医院全部拒收港府意图安置的患者,并将价格提高至十万元每人每天。

查看余下4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