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香港最缺的不是方舱医院……兼说香港西医霸权如何排挤中医
内地援建香港的青衣方舱医院仅用了7天时间就火速完工,并于3月1日交付港府运行,创造了又一个工程建设速度的奇迹。
然而,拥有3900个床位的青衣方舱医院运行了五天,却只有272人入住,入住率不足7%。与之同时,香港第五轮大流行已经累积近46万感染者,公立医院早已爆满、私立医院拒诊,数以十万计的确诊者滞留社区。
截至3月6日下午,本轮大流行在人口700余万的香港已造成累计458986人感染,这还是在未开展全民核酸检测下得到的数字;更为严重的是重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本轮已累计1794例死亡(其中1696例为60岁以上人士),新增死亡人数连续多日破百。
据媒体报道,香港各大公立医院爆满,半月前就已经出现确诊患者露天盖保暖铝纸候诊的局面,医院停尸房也出现了“尸叠尸”的状况(大公报)。
特区成了我们近距离观察西(资)方(本)式抗疫的一个样本,也为大陆中医主导的社会主义式抗疫提供了规模庞大的“对照组”。
面对青衣方舱医院如此“低效”的入住速度,有网友痛心地说“双方(大陆与香港)都被对方的效率震撼了”,而混乱与低效的表现远不仅仅于此。
——作为高度依赖金融和外贸的香港,每天有大量人口出入境。大流行之前的2018年每日平均达86万人次,大流行之后香港对高风险地区的入境旅客指定酒店隔离14天,但《大公报》等港媒早已抨击过隔离酒店松散的管理措施,不少酒店还存在“食两家茶礼”的现象。
——养老院是香港大流行的重灾区,这样的状况同样出现在了香港前几轮大流行;面对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九百余家养老院已经有过半出现感染病例。香港社会一方面是严重的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近1/5,另一方面是严重的贫富分化,工薪阶层忙于生计无力赡养老人,大部分老人只能去养老院。有政府补贴的香港公立养老院(每月护理费约2000港元)因为资源稀缺很难进去;大部分老人只能去更加昂贵的私立养老院(护理费5000-15000港元不等),私立养老院占据了八成的经营。这些养老院装潢、设施都比较老旧,很多采取的是集体宿舍模式,每间房要住5-6位老人。在人员如此密集的场合,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控措施,病毒扩散的速度是可想而知的,何况是这些体弱多病的老人。2020年7月就曾经发生过港泰护老中心75%的老人被感染的事件。
——大流行已经如此严重,香港特区政府还一再表示不会“封城”、“禁足”,很多室内公共场所至今没有关闭。在明知疫苗不防感染的情况下,只是规定2月24日起市民需要出示疫苗接种记录后才可进入商场、街市、学校等公共场所,餐饮处所每桌人数上限收紧至两人;对已完成接种的入境旅客还要缩短强制检疫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