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信息量很大!中央定调疫情防控政策,上海宣布全域静态管理:人不流动、足不出户……
这几天,全上海乃至全国都在讨论,疫情防控是坚持动态清零还是适当逐步放开。
日前,最高决策层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对疫情防控政策定了基调。
新华社在刊发前,甚至罕见地发了一个预告。
文章专门提示,新华述评: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
昨日晚23点整,文章刊发并指出: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中国为人民生命健康而战的责任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实际行动。
文章很长,我们摘出重点: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由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更是由中国始终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理念所决定。
中国拥有特殊的人口国情,这就决定了积极应对疫情、实现“动态清零”十分必要。
两年多抗疫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始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具备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
自2020年4月以来,中国本土的散发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例有关联。反过来说,国内本土是干净的。这一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印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有效,也为中国继续坚持实行“动态清零。
实际上,昨天早前,《深圳特区报》还刊发一篇评论员的文章。
这篇文章不仅释放了强烈信号,也极其极其极其有深意。建议一定要去仔细阅读全文。
再说一遍:
这篇文章非常有深意,信息非常,非常,非常大,一定要细细品味。
这里我们摘取一部分供大家学习。
文章指出:
疫情当前,是“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
如何选择,表面上看是抗疫的理念之争、策略之争、方法之争,本质上则是制度之争、国力之争、治理能力之争,甚至是文明之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多来,中国始终坚定奉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也不放过”。
文章还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对“动态清零”政策进行调整,选择“与病毒共存”,实行彻底放开的防疫政策。
这种声音当然不是主流,却在一定程度上扰动着舆论风向,影响着防疫大局。在理论上是轻率的,在实践中也经不起推敲。
中国实行“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防控做法,是综合考量中国国情、民情,政府执政理念、治理能力以及成本效益比,而得出的一个科学方针和重要方略,且经过时间检验是完全正确、符合中国实际和科学规律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自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