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织了一张垄断的网
近日,“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而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中流传,这事一度冲上了热搜,在网友的评论中也炸开了锅。
对中国大学生而言,知网绝不是个陌生的名字,当你想要毕业,就离不开学术资料下载和论文查重。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学子们在校园图书馆每一次登陆知网,都是高校在支付给知网费用,更是没想到这费用竟高达千万,而这背后,到底是“学术无价”,还是“学术的韭菜好割”?知网的“千万续订费”
在“中科院停用知网”消息传出之后,据红星资本局的报道,4月17日中科院负责人已经回应消息属实,其表示自2022年4月20日起,中科院将停用CNKI数据库,且至少在今年应该都没有计划恢复对知网的访问。
但奇怪的是,4月18日知网也对另一媒体中新经纬回应,表示“中科院停用”乃不属实的消息。这一来一往的回应中,大有一种“没停用,我们只是还没谈好价格”的味道。
最终中科院和知网关于续费一事的后续发展,我们可以继续观望,但网友们对此事的态度却异常一致,几乎都在异口同声地讨伐知网,凭什么那么贵?
事实上,知网的“贵”已经不是一天半天的事,2021年底,长江日报曾发新闻称, 10年间已有6所高校“抱怨”知网太贵,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曾一度停用知网。
但最终不少高校还是选择了妥协,比如上文提到的武汉理工大学,其曾在官方微博发文表示,知网每年都在以超过100%的价格涨幅向学校报价,且学校没有任何还价余地,简单来说就是,不付费就断网。
但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以及其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武汉理工大学最终还是做出了让步,相信其它高校也同样面对着这种无奈。
除了续订费用高昂之外,这些年关于知网的负面新闻还有很多,去年知网就陷入了“版权风波”,退休教授赵德馨因知网擅自转载自己的文章,而将知网告上了法庭。最终赵德馨胜诉并获赔 70 万元,知网也公开发表了道歉声明。
但对赵德馨来说,维护了自己的著作权,却让作品失去了传播渠道,这并非他的本意,知网承诺会重新跟赵德馨讨论论文上架一事,但至今仍无任何实际动作,由此可见,学术界里,知网和学者之间的地位也并不对等。 为何如此“霸道”?
知网之所以成为各大高校不可或缺的“数据库”,主要是知网丰富且独特的数据资源,目前其收录了 95% 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 而海量的数据背后,知网付出的成本却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