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上海治理必须反思的几个问题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23日)通报:2022年4月22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3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0634例。总体仍在高位运行,但是我想说的是上海抗疫其实总体进入了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不是从病例上来说的,而是从抗疫的情况来说的。比如中央陆续调整上海干部,比如网络开始揭露当地抗疫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东方台开始全天播放抗疫实况而取消了娱乐节目,再比如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15日已经抵达上海开始治疗工作,在比如中药已经在上海开始发挥作用等等。而且目前上海的企业开始陆续复产了。总的来说,抗疫的体制发生变化,抗疫取得胜利就是时间问题了。
因此,上海方面其实该考虑疫情后的上海怎么办这个问题。之所以必须思考这个问题,根源是本次抗疫,上海暴露出了诸多的深层次问题,长期积累的问题,必须尽快改革的问题。
简述就是下面8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公有制的问题
必须加强公有制的问题,其实在这次上海的抗疫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最近网上有一副对子,非常生动的体现了这个问题:
上联:上海贪把上海滩弄成上海瘫;
下联:原沪人把援沪人变为怨沪人;
横批:没有买卖就没有Shanghai。
还有人直接说此次上海抗疫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上海抗疫和武汉抗疫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后勤的供给问题。武汉抗疫难在是开始摸索经验和当地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在后勤供给方面没有出现大的纰漏。而上海难点就是出现在了后勤供应上,老百姓的日常生存的保障上出了大问题。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物价飞涨,民怨很高。特别是基层买菜居然成了团购团长的天下,商品交换充斥了上海的每一个毛孔。
商品交换的根本是产品私有化。因此,商品交换的发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不过是说当地的公有化的经济成分太少了。
所有制比例的失调应该是此次上海抗疫出现重大纰漏的重大原因。
网上对各种不良事件的反应如果追溯到底,不过是对私有制的反抗。如果没有私有制,哪里来的那么多所谓丑恶的人性的表演呢?
上海如果继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到了必须重新调整公有制比例的问题。让上海在公有制的净土中高速发展。几十年的市场经济就换来了疫情下到处投机倒把了,而美其名曰团购买菜!
而最新网上的消息是,居然有人吃志愿者的空饷!这是最近自媒体“竹不倒”发布的文章《大量志愿者信息被冒用?魔都上海,名副其实》介绍的,以前只知道旧军阀吃兵员的空饷。
机体的腐烂已经到了如此深层次的程度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