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经端掉三家造假的核酸检测公司了,某地呢?
导读
一直波动的阳性数据,马上掉头往下走,明显,这一轮,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文/重楼
5月29日,据平安北京通报,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涉嫌严重违法,法人代表等8人已经被控制。其原因,是在核酸检测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加快进度,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
超量混检,会导致检测结果失准的风险大大增加,阳性被错认为阴性。当“假阴性”这传染源得不到控制的时候,自然会持续出现新病例,这又给相关的核酸检测公司带来了新的“商机”。
中同蓝博的上一级全资股东是中国同辐控股,而中国同辐的第一大股东是中国核工业集团。
看这样子,算是有背景的妖怪了吧?但有问题,照抓不误。
短短十天时间内,这是北京查处的第三家核酸检测公司。
第二家,是5月27日通报的,公司为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等17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搞法,与中同蓝博类似,将“5混1”、“10混1”样本,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人为稀释样本——这种搞法,最迟从4月25日就开始了。
这依然搞的是“多管混检”。
简单来说,每管或1人、或5人、10人样本,其中绝大多数为10混1 。原本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类型,都是单管单检,当多管混一起后,假设5管10混1的,这就相当于成了50混1,核酸检测公司只付出了正常应该开支的1/5的检测成本,省下来的4管的检测成本就全成了利润。
这样,不但钱赚了,还大大提高了进度,从而在市场上有了更强的“谈判”能力。
然后,几十人混1后,带来的结果是超出试剂的灵敏度,最终检测失真,假阴性在社会面继续活动,传染给更多的人。
这给社会带来的损失,相比核酸检测公司造假所获得的暴利而言,那就更是天文数字了。
连续两家都是因为“多管混检”被查,看这样子,“多管混检”已经成为了行业潜规则?
第一家是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5月14日,该公司被发现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据,次日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1日法人代表、实控人等6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一家连混管都懒得做,一些样本不测就直接报数据。
在核酸检测成为发现传染源最重要手段的当下,核酸检测公司公然造假,造成假阴性在社会上持续流动,使得动态清零难以达成,一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为此大受影响。
这种犯罪行为,直接枪毙都不接心头之恨。
是的,无论是不检还是混管,都给核酸检测公司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利润率;而因此出现的假阴性,又源源不断地在社会上造出新的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