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烂尾,集体停贷:业主应该如何理性维权?
如果理性能维权,谁又愿意放弃理性呢?
随着一个个楼盘烂尾,掏空6个钱包的业主们被逼得走投无路之下,只能万般无奈地选择:“不复工,就不还贷。”
有人说了,不能断供,断供会得不偿失的,不仅房子会被银行收走,购房款拿不回来,自己还会变成老赖。再加上拒不还贷导致的违约金,又会变成一座新的大山,压在头顶,最终是人财房三空。
根据相关政策,如果自己成了老赖,对子女入学、入党、参军以及考编等,都会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轻易断供,停贷。
这些说法都没错,断供、停贷,成本极高,代价极大。在这种情况下,业主不得不万不得已,都不会走“断供、停贷”这条路。
可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业主,走上了“断供、停贷”的路?
因为他们真的已经没得选了,他们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境地了。
他们掏空了6个钱包,前半生的积蓄和后半生的负债全都压在这个房子上了。他们都是勤勤恳恳的小老百姓,他们努力工作,奋力拼搏,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家,为家人构筑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暖巢。
他们都是良民啊!
他们不偷不抢,他们不偷税不漏税,他们只是普罗大众中的平凡一份子。他们凑齐双方爸妈的存款,再掏空自己的存款,还背上二三十年的房贷,就想有个家,他们有什么错?
他们交了购房款了,可他们的房子呢?开发商没有钱,躺平了。房款监管方也没有钱,躺平了。房款去了哪?成了未解之谜。
唯有银行矗立在业主的身后,拿着一份份律师函,威胁道:“房子是你从房企那买的,购房款是从银行借给你的。银行是独立第三方,开发商交不了房是开发商的事,但银行的钱,你必须还。”
据统计,2022年开年以来,银行对业主的起诉案件数量已经超过20万。银行有错吗?从法理上来说,银行也没有错。错在哪?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房款监管方的监管是否存在严重的失职?为什么监管资金会缺斤少两,甚至不翼而飞?
有个房地产从业者说:“大部分烂尾楼都是已经封顶的楼盘。因为在楼盘开发过程中,承包商要垫付20%。建个壳子,房企只要出很少一部分现金就行了。待房子封顶后,房企又可以从监管方拿走30%资金,进行下一个楼盘开发。但是,电梯、园林、绿化、外墙、水电等设施建完,还需50%的资金。”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监管方剩余70%的资金也不到位,而房企拿走的资金早就挪作他用了。
供应商、承包商、建筑商都手握大量的坏账烂账,房企也没有钱,钱去哪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