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兵:还有人记得恩格斯吗?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喉癌在英国伦敦寓所病逝,终年75岁。
当时只有25岁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列宁同志,在悼文《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中引用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句: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一颗多么伟大的心停止跳动了!
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里,虽然他有丰厚的物质条件,但他却不愿享乐,而是深入工农群众,悉心研究社会问题。
1844年,恩格斯和马克思相会,从此成了马克思的战友,一起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息,铸就了伟大的友谊,成为了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
恩格斯在他所著的《波斯和中国》一文中,热情肯定了中国人反对英法侵略的行动是正义的行动。他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他热情地说:“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在中华民族最苦难深重的时代,恩格斯以一种超越时空的目光,看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性,在正义的反抗斗争中站在了正义的中国人民一边!
但在今天,我们仿佛很少听到恩格斯的名字了。
这让小兵想起了恩格斯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去寻找,也不应该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不是人们遗忘了恩格斯,不是恩格斯的智慧光芒不闪耀了,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过时了,不是现在生产力的发展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了(而是恰恰相反,全球资本主义面对危机可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不是人们不愿意去打破黑暗追求真理了,不是我们的社会已经十全十美不需要恩格斯的批判精神、光辉的解决路径、高尚的革命情操与崇高道德风范了,而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变了!
其实,即使回到19世纪,在那个同时代的人,留下的关于恩格斯的记述,都远比不上对马克思的详细。即使写一些关于恩格斯的文章,多半也是和马克思联系在一起,看起来倒更像是马克思的传记材料。
这也并不奇怪。毕竟,恩格斯的一生和马克思的关系过于密切了,很多时候同时代的人们都已经把他们两个看作一个人来对待了。
在思想和政治活动上,他们两个确实紧密融合在了一起。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10月恩格斯身体欠佳。马克思的二女儿劳拉得知消息后,马上给恩格斯去信说:“既然我是我父亲的女儿,我当然有权请求您立即找最好的医生治疗!……不然的话,我们亲爱的摩尔(指马克思)留给您的工作,您又怎样承担呢?万一您真的病倒了,还有谁能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