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合作生产的论述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2022-07-20 1098 0
作者: 紫虬 来源: 紫虬视野

  【本文摘要】

  工人合作生产方式是在资本主义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合作生产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合作生产在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得到发展,但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合作生产方式作为公有制的中间环节在现阶段具有优越性,合作生产的弊病在现实中也很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令马恩经典在今天显得更为亲和和具象贴切。

  关键词:合作生产,活劳动主体,生产方式

  马克思指出:“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1]

  从马克思时代到现在,这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始终存在,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就是变革了生产资料私有的合作生产。其“现有的前提”,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两种制度形式,[2]一是大生产的工厂企业制度,二是信用制度;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3]一是“商品”,二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之所以是“消灭现存状况”,是因为“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他们自己的劳动增值”。这里,革除的就是现存的雇佣劳动制度,虽然它依然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一个缺口”。[4]

  对于一个半世纪前出现的合作工厂,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了高度评价。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说,“对这些伟大的社会试验的意义不论给予多么高的估价都是不算过分的”。他特别褒扬领头者为“少数勇敢的‘手’”,肯定了工人阶级企业家的作用。指出相对于雇佣劳动这种“低级的形式,它注定要让位于带着兴奋愉快心情自愿进行的联合劳动”。[5]

  联系一个半世纪以来工人阶级的合作运动,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和企业变革实践,需要关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合作生产上的几个观点。

  1,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这种工厂表明,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怎样会自然而然地从一种生产方式中发展并形成起来。”[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这个观点,也是马克思对本系列文章篇首问题的回答。作为与雇佣劳动对立的“带着愉快心情自愿进行的联合劳动”,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现存状况的核心,它以劳动为中心,划出了劳动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自然而然产生于资本主义阶段,但是只有彻底变革生产关系,从生产资料的共有,到分配的伙伴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才能维护自主联合劳动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对工人合作生产实践的总结和分析,也是本系列文章相关论述的主要理论依据,即不能把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神秘化,遥远化。另一方面,即使公有制变革以后,自主联合劳动方式仍然也是竭力实现的目标。不断变革由分配决定的生产关系,在动态中维护愉快自愿的主动劳动,优化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方式,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是国企和集体企业改革的中心,在一些人或部门那里,却是长期忽略的重要内容。保持公有制下社会主义自主联合劳动的内核,是毛泽东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率先总结,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