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为群:西方的地缘政治理论和中国的国际政治话语
一段时间以来,研究国际政治关系的中国民间、学界、乃至半官方的叙事和讨论里有一种倾向,热衷于使用西方地缘政治的理论和术语来诠释世界格局、国际形势、大国关系、力量对比、以及中国的国际关系和战略。一些讨论和研究不仅把美西方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简单归结为“海权国家”的衰退和“陆权国家”的兴起,把诸如“一带一路”、“上合组织”等由中国倡导的区域合作理念和实施也说成是“地缘政治”的需求和战略。譬如,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观点是:随着美、英、日等“海权国家”的衰落,以中国为首、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陆权国家”正在兴起、扩大并整合包括中亚、南亚、东欧、以及部分中东国家的“世界岛”,等等。不夸大地说,把“地缘政治”挂在嘴边,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
不可否认,西方地缘政治战略学说对于我国的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一定的借鉴和实用意义。
早在15世纪,葡萄牙开创了西方国家对欧洲以外的探险之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海上强国,在其鼎盛时期,葡萄牙帝国横跨了现在53个不同的国家。西班牙不甘示弱,在1492年成立王国的当年就派出哥伦布进行航海探险,在随后的30年里,将大部分美洲地区和菲律宾变成了殖民地,成为世界第一个殖民帝国和霸权国家。英国更是后来居上,成为殖民地遍布世界的“日不落”帝国。而在哥伦布开始探险的300年后,即1793年,马尔嘎尼率英国使团觐见乾隆皇帝而遭冷遇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中国和西方国家对我们这个球体“天下”的认知和态度,存在着多么大的差距!
19世纪末,风雨后又是一番红素:美国开始崛起,地缘政治学说也同时萌芽,至今又经过了一百多年。可以说,在500多年的对外冒险、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的过程和经验中发展、提炼出来的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学说和理论对于我们是重要的,不但可以提供欧美等国战略思维的出发点、思路和逻辑,因而帮助我们可以“知彼”而制定对策和方针,其本身就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尤其可以帮助我们在物质空间的维度和角度评估和研判国际战略形势、我国所处的战略位置、以及各个竞争对手的潜力、发展和动向。
地缘政治理论由于其起源、立场和历史的原因,本身是具有局限性的。地缘政治学的实质是地理战略学,即研究国家的对外政治战略(包括国防和外交战略)决策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把仅仅依据地理(或物质空间)环境而生发的理论套用到这个包含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诸多元素而且在不断变化和互动的世界上是不科学的;把植根于自身狭隘利益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西方国家理论应用在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的全球观是不恰当的;把这种源起于侵略扩张、目的为寻求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理论即使是不自觉地应用到中国制定国际战略、看待和处理外交和国际关系的话语体系里,是有害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