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说错了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了利己主义者
10月31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天猫‘新东方迅程教育专营店’做一个小时现场直播,主要分享有关大学生学习成长规划的内容。
在直播中,俞敏洪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了利己主义者,说难听一点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于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关注度远远不够,更加关注虚拟空间和同学之间的事情,说大一点就是家国情怀的能力不够。”
没想到这番话很快登上热搜,批评他的人很多。
批评声里最多的一个说法是:普通人生活很难,没精力关心那些宏大的事情。
的确,身为普通人,我们位卑言轻,顾全一家老小尚不容易,何论国家大事呢?
但我想俞敏洪的本意并不是说大学生顾好眼前不对,而是批评其中一些人除了眼前那点利益,那点感官享受,便再无更高尚的追求。
其实,高尚的追求与一个人的贫富、地位是没有关系的。权力和财富,只是实现高尚追求的条件,而不是高尚追求本身。
有人说等有了财富地位后再去讲情怀吧。可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情怀的人,难道发达后就自然会变成个有情怀的人吗?
并不会。
反而容易将以往的那点蝇营狗苟放大,做出许多的坏事来。
细究起来,许多大学生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是俞敏洪提出来的,是在多年前,由著名学者北大钱理群教授提出来的。
钱理群在《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文中写道: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问题的要害,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就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
俞敏洪出自北大,可以说他只是在传递母校老师的观点。
但为什么钱理群讲出来,人们就说振聋发聩;俞敏洪讲出来,一大群人就不乐意呢?
我想主要还是因为俞敏洪的职业是商人。
在眼下日益仇富的社会氛围里,许多人讨厌已经发了财,吃穿不愁的人去教他们怎么做事。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批评者中,很多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在为自己辩护。
应该说,利己是件无可厚非的事,它是动物性决定的。动物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
但人类又不是简单的动物,他还讲人性,或者说社会性。这种社会性就体现在合作共赢,矜老恤幼,救死扶伤等利他行为中。
如果人丧失了这种利他的社会性,别说我们可以进化出现代文明,能不能活过远古时代都不好说。
荀子就指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