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说说赤字


  财政赤字,是个舶来品,是西方以黄金白银为本位的货币体系下的特别产物,并不是世界历史上的普遍产物。

  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老祖宗的历史。

  汉朝,汉武帝,当了50多年皇帝,打了一辈子仗!主要是征匈奴,间或征高丽,征南越,征西域,同时,国内则大兴土木,而且,汉武帝极其奢侈。汉武帝有财政赤字吗?从来没有。中国主流历史学家的观点说,汉武帝打仗是靠其父其祖的积累,靠的是“文景之治”的基础。我认为完全不是。因为无论是战争、建设,都需要动员人力,都需要衣食住行、武器装备特别是粮食保障。武器装备、马匹、粮食,必须有足够强大的生产能力,是其父其祖无法为其积累的。动员人力、生产物资,都必须靠汉武帝自己,无法指望其父其祖。再说,其祖文帝刚到长安时,人生地不熟,认识不了几个人,没有几个大臣听他的,既管不了军、也管不了民,更管不了钱粮,甚至一不小心,还会丢了性命,他能为其孙子积累什么?其父,受制于权臣,甚至抓不住军权,也没有财权,凭什么为其儿子积累物资?即使是为子孙积累了物资,但是,战争最需要的粮草等战略物资,是无法积累的!把汉武帝南征北战的物力归功于其父其祖的积累,有些经不起考证,有些缺乏常识。

  汉武帝还好说,好歹还有个“文景之治”拿来说事。唐太宗呢?当了二十三年皇帝,打了二十三年仗,没有一天休息!要么在打仗,要么是准备打仗。征突厥、征高丽、征西突厥,兼国内同样大兴土木,一件事也没有担误。唐高宗时,同样如此。连续五十年征战,加上国内大兴土木,唐朝有财政赤字吗?没有。唐高祖武德七年,也是天天打仗,能为其积累什么?

  明朝,明太祖白手起家,当了三十一年皇帝,加上靖难之役四年,再加上再加上明成祖继续打仗,郑和下西洋,国内大兴土木,最著名的是修建北京城,修水利,修筑全国各地城池,修海堤,修运河,大办教育,大兴农业,总之近七十不消停。谁见过明朝的财政赤字?

  毛爷爷打仗的事,大家比较清楚。从1927年9月提兵上井冈山,到1976年9月去世,建国前打了22年,建国之后打了2 7年,几乎没有一天休息。结果,到了70年代,中国居然既没有内债也没有外债。

  对比一下国内外的财政情况,大家不觉得奇怪吗?不觉得这应该是个问题吗?为什么中国的动员能力那么强而且能够没有赤字,但是,西方国家动不动赤字严重。

  中国的学者都知道两次世界大战,我觉得,如果对比一下,中国历史上动辄好几十年、上百年的战争,地理范围从西域到朝鲜半岛,从沙漠之北到越南,涉及人口、参战兵力,恐怕要比所谓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还要大得多。而且,中原王朝还经常出现两三个方向同时打仗的情况。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黄文》指出:五号木牍“前部都是收受,后部都是付出。”不仅从其内容看是这样,从其形式看,也可以说是这样。虽然五号牍没有“收”字,据居延汉简,“受”也是当时的记帐标志,相当于“收”。而且作为税收报告,自可省略“收”字。所以我曾指出:五号木牍“已经初具复式记帐法的形式了”“中国复式记帐法起源于收税官,一方收、一方付”。〔8〕居延汉简第111.7号简,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判断。目前,国内外会计史专家多数派认为公元1211年佛罗伦萨银号帐是复式记帐法产生的标志。“从复式记帐法的根本特征(将经济业务紧密联系等额记入对应帐户)出发,从帐簿的种类出发,上述汉简的高度似已超过公元1211年的佛罗伦萨银号帐。”〔9〕五号牍和丙组简标志着我国复式记帐法的产生。
0条回复
熊彼特的税收国家指称现代的民/主/民/族/国/家/。近来的研究(Bonney 1999, Yun Casalilla 2012)大都将“财/政/国/家”视为西方现代经验的产物,但大量的证据显示,早在战国时代,财/政/国家的基本理念已经在中/国/显现。见Deng 2012.在欧洲学术中,“财政国家”的内涵集中于发行债务融资的能力以及对发债与征/税/权/力的约束。前者基本无关中/华/帝/国,后者在中/国则以非常不同的制/度体现。
0条回复
“只有中国这些的大国联合其他国家,拒绝美元,才会导致美元信用和美元霸权崩溃!那种认为美元霸权会因财政赤字而崩溃的说法,是缺乏货币常识。”——真知灼见。
0条回复
周王畿没有了完整的土地,周厉王不得不用7块不同区域的土地赏赐克时,当周厉王不得不“专利山泽”时,西周的财政赤字已经无药可救。“财政赤字”这东西不是什么西方独有。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