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说说赤字
财政赤字,是个舶来品,是西方以黄金白银为本位的货币体系下的特别产物,并不是世界历史上的普遍产物。
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老祖宗的历史。
汉朝,汉武帝,当了50多年皇帝,打了一辈子仗!主要是征匈奴,间或征高丽,征南越,征西域,同时,国内则大兴土木,而且,汉武帝极其奢侈。汉武帝有财政赤字吗?从来没有。中国主流历史学家的观点说,汉武帝打仗是靠其父其祖的积累,靠的是“文景之治”的基础。我认为完全不是。因为无论是战争、建设,都需要动员人力,都需要衣食住行、武器装备特别是粮食保障。武器装备、马匹、粮食,必须有足够强大的生产能力,是其父其祖无法为其积累的。动员人力、生产物资,都必须靠汉武帝自己,无法指望其父其祖。再说,其祖文帝刚到长安时,人生地不熟,认识不了几个人,没有几个大臣听他的,既管不了军、也管不了民,更管不了钱粮,甚至一不小心,还会丢了性命,他能为其孙子积累什么?其父,受制于权臣,甚至抓不住军权,也没有财权,凭什么为其儿子积累物资?即使是为子孙积累了物资,但是,战争最需要的粮草等战略物资,是无法积累的!把汉武帝南征北战的物力归功于其父其祖的积累,有些经不起考证,有些缺乏常识。
汉武帝还好说,好歹还有个“文景之治”拿来说事。唐太宗呢?当了二十三年皇帝,打了二十三年仗,没有一天休息!要么在打仗,要么是准备打仗。征突厥、征高丽、征西突厥,兼国内同样大兴土木,一件事也没有担误。唐高宗时,同样如此。连续五十年征战,加上国内大兴土木,唐朝有财政赤字吗?没有。唐高祖武德七年,也是天天打仗,能为其积累什么?
明朝,明太祖白手起家,当了三十一年皇帝,加上靖难之役四年,再加上再加上明成祖继续打仗,郑和下西洋,国内大兴土木,最著名的是修建北京城,修水利,修筑全国各地城池,修海堤,修运河,大办教育,大兴农业,总之近七十不消停。谁见过明朝的财政赤字?
毛爷爷打仗的事,大家比较清楚。从1927年9月提兵上井冈山,到1976年9月去世,建国前打了22年,建国之后打了2 7年,几乎没有一天休息。结果,到了70年代,中国居然既没有内债也没有外债。
对比一下国内外的财政情况,大家不觉得奇怪吗?不觉得这应该是个问题吗?为什么中国的动员能力那么强而且能够没有赤字,但是,西方国家动不动赤字严重。
中国的学者都知道两次世界大战,我觉得,如果对比一下,中国历史上动辄好几十年、上百年的战争,地理范围从西域到朝鲜半岛,从沙漠之北到越南,涉及人口、参战兵力,恐怕要比所谓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还要大得多。而且,中原王朝还经常出现两三个方向同时打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