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卢世源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二)
近期偶然浏览红歌会网,看到了《卢世源:一位老工人眼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系列文稿。初步阅读这些系列文稿,深切地感知了卢世源表达了当下工人阶级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对年过80高龄的、仍为探索公有制改革困境、建立有利于劳动者的经济体制而不懈努力的卢世源先生,甚为钦佩。
文章的开头,谈到发表此文的缘由,卢先生说到“不知是否因为我的孤陋寡闻,在政治社会经济学界,多年来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其中有一个成员,为将工人阶级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势地位而出谋献策,也没有迹象表明他们以后还可能在这方面动点脑筋。既然指望不上,我才不得不用握惯榔头的手,拿起笔来,为我所在阶级中的广大劳动群众的福祉和未来命运,设计一个与己比较有利的蓝图。本文理论水平低下在所难免,即使贻笑大方,也顾不得了。我已经八十多岁了,如果不把我的思考写出来而带进坟墓,于我何益,于社会何益?”
卢先生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精神,也使本人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工人阶级一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与卢世源先生一样,我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先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后进入国有企业干到退休。与卢先生相同的是,本人没有上过大学,但却成了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的常客,在长期坚持实际观察和理论学习的基础,对现实的经济规律形成了系统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本人生于三年自然灾害的1959年,于文革十年间在本乡读完高中,后回队务农,并经历了农村改革之后,于1983年2月顶替入路,进入国有企业,直到退休。
因为家庭负担很重,因此我在小学高年级时,就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到队里争工分;1972年,即在读初中的同时,就开始担任生产队记工员,过早地接触了与工分相关的矛盾。1974年始写日记,此后在不断改进过程中,我形成了序时观察与专题积累相结合的综合日记方法,这是我进行学习、观察、思考、积累和研究等各种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我能够从事经济问题研究的基础。1975年,担任班团干部,开始了第一个积累――干部工作经验的专题积累。1976年六月,开始学习“两论”,并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从“两论”到《论持久战》,从毛泽东的哲学到列宁的《哲学笔记》、从马克思到黑格尔;从《周易》到《孙子兵法》,进行了内容广泛的专题学习,并实质性地掌握了辩证分析方法。这是我能够研究经济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