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怎样实现“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1945年7月,毛主席在关于“打破历史周期率”的《窑洞对》中讲过: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这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主席这里讲的“民主”,毫无疑问,是指“我们”——即在共产党掌握政权的条件下,推行的无产阶级民主。
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机场
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在党的领导下,随即建立了代表各界人士的“政协”;紧接着通过民主普选产生了“人大”,组织政府,确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构,这就是无产阶级民主的政治制度。
按理,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只要完善这一制度,就能充分发扬无产阶级民主,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然而,事实上,无产阶级民主政治机构也是由人组成的,是人就会犯错;加上由于历史的局限,即使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还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这就必然会使一些干部产生官僚主义、甚至“异化”为官僚主义阶级。这就需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维持“政府”与“人民”关系的某种平衡,保证人民政权永不“异化”与变质。
毛主席无疑是推行无产阶级民主的第一人。
早在1949年3月,毛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就告诫全党,要警惕权力的腐蚀。他强调:“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1950年4月,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就得让人民说话。只有通过各种渠道让人民说话,才可能有人民的“监督”。
要让人民讲话,就不能允许官僚主义压制群众批评。1953年1月,毛主席在党内发动“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斗争。他在一份材料上作了“压制批评,轻则开除党籍,重则交人民公审”的批示,结果一个“压制群众批评”、搞“打击报复”——1925年入党的老革命黄逸峰,受到了“开除党籍、撤消一切行政职务”的严厉处分,极大地教育了全体党员。
“黄逸峰事件”的处理,正是毛主席党中央为防止党员被权力腐蚀,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接受人民群众公开监督思想的体现。
为了便于“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毛主席早在1958年时就鼓励人民群众写大字报揭露问题,实现“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其后又把人民群众拥有“四大”权利写进了1975年的《宪法》。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