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就业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
5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202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5月18日,国务院在云南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无疑2022年我国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
没有新冠疫情的年份,就业问题年年都是领导关心的重点问题。今年以来失业率高,应该与奥秘克戎传染性强,多地爆发疫情有关,而且是三年来失业叠加的结果。疫情毕竟要过去,应该时间不会太长了。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产生就业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国情是什么?中国有14亿人,老年人口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
2020年,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了1.21亿,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了9035万,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了1667万。”
中国目前人口中18岁以下占总人口占的比例为20%左右。
影响就业的几个因素:
劳动法落实对就业的影响。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日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可是许多劳动岗位的工人劳动时间都超过8小时。什么996、715,普遍存在,谁管了?没人管。资本要赚钱,可以,但必须执行劳动法,人手不够应该招工,两班倒,不能违法延长劳动时间赚钱。有些人赚了百亿、千亿,还是不满足。是啊,资本赚钱哪儿有满足的时候。
分配差距对就业的影响,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体制内收入旱涝保收。所以,管理机构人浮于事,突出表现在政府机关。劳动岗位人手不足,国企单位也不同程度存在。劳动型岗位收入偏低,突出存在于私有制企业,农村外出打工的工人辛辛苦苦干一年,剩不下几个钱,买不起房,娶不到妻,更谈不上供养父母。即使已经娶妻生子也是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夫妻同时外出打工。这些人只为社会服务,社会却没有人为他们服务,缺失了许多就业岗位。即使有社会服务他们也用不起,因为家庭服务已经被先富们、体制内的人们把价格抬的太高了。例如:请一月嫂月薪要8000——20000不等,请保姆要4000——6000。公务员稳定、较高的收入,特别是领导(政府、国企)的收入可观;还有娱乐业的畸形收入,使得许多年青人趋之若鹜。公考、艺考,人满为患。从人口数据看,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应该是颐养天年了,许多老年人是需要他人照顾了。可是没有。在城里,因为没有托儿所,许多老人在当保育员;在农村,由于从事农业生产收入低,娶不上媳妇,年青人都奔城里打工了(照样难娶到媳妇),许多老人成为农田的主劳力。也就是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老年人“挤占”了年青人的劳动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