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产资料公有制产生的生产力依据一一对话王今朝


  今日看到了王今朝先生的文章《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关系的本体论再认识》一文。

  王先生在文章的引言中谈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经典命题。然而,围绕对这一经典命题的解读、理解和运用,存在着两大对立的范式,并且都宣称自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理解。”“1952年,斯大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概括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认为当时俄国的‘生产力,特别是工业中的生产力,是具有社会性的,但所有制的形式却是私人的,资本主义的。苏维埃政权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个经济规律,把生产资料公有化,使它成为全体人民的财产,因而消灭了剥削制度,创造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并且,‘如果没有这个规律,不依靠这个规律,苏维埃政权是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斯大林,1958,第4-6页)。“与斯大林相反的是,考茨基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论点来反对列宁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指责他‘过早地发动革命’,因为俄国生产力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远没有在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发挥其全部潜能。托洛茨基也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时才能够建立起来。”

  对以上的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以上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是与历史实践不相符的。

  十月革命能够胜利,俄共能够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苏联,这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是有其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源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

  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无产阶级和富有是两个对立面。它们本身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它们二者都是私有制世界产生的。问题在于这两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在对立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确定的地位。只宣布它们是统一整体的两个方面是不够的。

  私有制,作为私有制来说,作为富有来说,不能不保持自身的存在,因而也就不能不保持自己对立面一一无产阶级的存在。这是对立的肯定方面,是得到自我满足的私有制。

  相反地,无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来说,不能不消灭自身,因而也不能不消灭制约着它成为无产阶级的那个对立面一一私有制。这是对立的否定方面,是对立内部的不安,是已被消灭并且正在消灭自身的私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

  “由此可见,在整个对立的范围内,私有者是保守的方面,无产者是破坏的方面,从前者产生保持对立的的行动,从后者则产生消灭对立的行动”(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

  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幕人,这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内在矛盾决定的。而所谓的社会主义运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促使这种对立走向灭亡,从而使劳动阶级能够当家作主,用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消费需要。

  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了资产者产生和发展及经济危机的形成,从而提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同时考察了无产者产生、发展及不断成熟的过程,指出了无产阶级“只有消灭自己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消灭全部现在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阶级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很显然,无产阶级在通过暴力革命取得革命胜利,在政治上推翻了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之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消灭资产阶级、消除人们在占有资产方面的差别,从而消除产权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是取得国家政权的劳动阶级合乎情理的客观要求。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生,其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在其生产关系压制下形成的必然要求。让劳动者当家做主,实现按劳分配,客观上需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这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然产物。

  在历史上,通过社会变革引起所有制的变更的现象,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都发生过:我国战国时期,商鞅变革,就大大促进了秦国封建所有制的形成,而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英国,16-18世纪出现的圈地运动,也在客观上加速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形成。因此,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通过社会革命产生新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这依然是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

  抓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一对主要矛盾,我们就很容易把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基本原理,就不难理解社会主义革命,不难理解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生的必然性。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的有意识的决定因素,“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异化。但有产阶级在这种自我异化中感到自己是满足的和稳固的,它把这种异化看做自身强大的证明,并在这种异化中获得人的生存的外观。而无产阶级在这种异化中则感到自己是被毁灭的,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无力和非人性的生存的现实。这个阶级,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在被唾弃的情况下对这种状况的愤慨,这个阶级之所以必然产生这种愤慨,是由于它的人类本性和它那种公开地、断然地、全面地否定这种本性的生活状况的相矛盾”(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结果,而无产阶级运动是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当他们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之后,不可能再重建一种私有制,重新把自己变成雇佣劳动者。因此,他们唯一的、合乎利益要求的做法,必然是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产阶级私有制,以体现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

  从无产阶级运动的角度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角度看,它是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基础。要全面体现劳动者当家做主的要求,要实现按劳分配,那就要消灭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就就要消除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消除产权赖以生存的基础,从而确立劳动者的生产主体地位,以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

  现实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只有人格化的劳动者,只存在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不存在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这些基本特点表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确实为体现劳动所有权提供了所有制基础。

  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是什么?

  结论就是:从无产阶级运动的角度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角度看,它是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基础。

  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所谓的生产力水平相对应,并认为生产力的不同层次决定所有制不同层次,这是一个误区。这是机械地运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相适应基本原理的产物,或者说是本本主义的产物。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