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代表的昔与今:从日进斗金到人心惶惶
今年7月份以来,一场医药医疗行业的反腐风暴,以雷霆之势席卷而来。8月初,一则“全国已有至少155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的报道,更令行业震动。
风暴之下,医药代表再次受到关注,这个进入中国才三四十年的群体,曾有过很长时间的“黄金时代”,风光无限,日进斗金。数年前,在医药改革趋势下,这个群体的风光才逐渐暗淡。
药代的黄金时代
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才将“医药代表”纳入其中,但这一岗位显然并不始于2015年。
实际上,医药代表早在上世纪捌玖十年代就有了,最早由跨国药企引入中国,目的是解决“药品没人卖”的难题。
此后,中国本土药企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大量仿制药先后上市,药品销售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
那时尚无民营医院和社会药房,药品销售渠道只有公立医院。各家药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获取更大利润,大量招聘医药代表推销产品,医药代表们随之迎来行业的“黄金时代”。
有媒体报道,有前医药代表透露,以前只要在医院有关系资源,在推广上就便利很多,再把量提上去,提成自然也十分可观。“21世纪初,做得好的药代,月收入甚至轻松上10万元。”
河南媒体顶端新闻采访了一位曾在医药公司工作多年的人士,他表示医药代表的基本工资不高,低的只有2000~4000元,收入主要靠提成,每年收入十几万元很常见,提成高的药代一年上百万元。
高额的收入,使医药代表成了一个庞大的行业。
2016年8月,有行业分析机构通过大数据首次公布医药代表人群画像,认为中国有300万医药代表。
早晚拜访医生、请客吃饭、逢年过节送名包送礼品、邀请医生来开会、组织出国旅游——从这些词汇中,可以一窥医药代表的工作。
疯狂的“带金销售”
医药代表拿提成,医院院长、主任和医生等负责人吃回扣,已是行业中“公开的秘密”。
在诸多药品推广方式之中,给回扣是最直接的方式。简单理解就是,药企众多,同一款药往往有数十种产品,用哪个不用哪个,裁量权全在医生手里,为了让医生用自家的药,多开处方,药企和医药代表只好变着法送钱。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带金销售”。
除了给回扣,医药代表行贿方式甚至还包括钱色交易、权色交易。#医药代表性贿赂医生# 今天也长时间霸榜热搜。在上游新闻的报道中,一位曾从事过药代工作的人士表示,“了解各个主任的喜好,形成手册,这是药代的必修课。”
南方某综合医院院长宋镭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在“带金销售”最盛行的时候,回扣总额能占到药品总价的50%~60%左右,但这一部分钱不只是分给医生,还要打通医院的各个环节,包括院长、分管院长、药剂科、财务科、统方、库房等。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