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华:医改出路何在?——废除医疗产业化势在必行

2023-08-25 3305 4
作者: 董小华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医疗产业化是指将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纳入市场化运作的过程。它包括将医疗机构转变为企业化经营的形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据赞同医改的人说,医疗产业化有如下功德:“医疗产业化能够推动医疗服务的优质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医疗产业化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

  然而医疗产业化至今已经实行了23个年头,结果呢?

  尽管医改支持者把医改粉饰得天花乱坠,然而铁的事实却血淋淋的摆在世人眼前。 医院成了赚钱的机构,医生成了赚钱的工具,患者成了被宰的羔羊,被医疗产业化收割的韭菜一茬又一茬。

  医疗产业化后,医疗被世人公认是非常赚钱的生意,医院目标是赚钱。医生的职业道德让位给了创收和赚钱,医疗产业化最终导致医院腐败现象丛生。

  介于此,2005年8月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的报告出台。

  报告指出:“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都存在很大问题。其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 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 宏观效率低下。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 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此外,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期待变革。”

  该医改研究报告通过对历年医改的总结反思,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中国的医疗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这种结论主要建立在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争论基础之上,这份报告让2005年成为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起点。

  2005年,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提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这个观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刘新明司长指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

  刘新明司长接着说:“国家将医疗服务定位为公共财政支持的行业,这决定了我国医疗市场必然走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体制相结合的模式。”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引入市场机制和遵守医疗服务市场规则之间的关系。”

  刘新明个人认为,随着新技术、新药品等进入市场,医疗服务费用上涨趋势不可逆。

  但是,在过去的20年间,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超过了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民的支付能力。 卫生部同不少专家、学者一道,提出了“以医补医”的构想。即 积极引进社会资金、营造宽松的环境,壮大医疗服务资源。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