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华:驳《张维迎经济学》谬论(三)
一、张维迎经济学谬论之七:
张维迎说:“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史记·货殖列传》)。就是要顺其自然,不需要政府搞出那么多规划,那么多产业政策,征集动员大家干着干那。(张维迎《市场的逻辑》,第117页。)
我的驳斥:
在2019年中美经贸摩擦中,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和冲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其中,安排了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金融政策方面,央行加大对银行体系的支持,镇压了不良贷款风险,降低银行准备金率、启动了人民币贬值操作,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推动了消费、加强了社会保障政策、启动了资金扶持中小企业等等,使得经济环境再次迎来良好的时机。
由此可见,解决经济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提前出台经济政策进行干预。
反之,当面临经济危机时,如果真的按张维迎所说的:“就是要顺其自然,不需要政府搞出那么多规划,那么多产业政策,征集动员大家干着干那。”结果会如何?
结果就是经济危机的恶果不受控制的发展漫延,直至经济崩溃。
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品生产过剩,人民的购买力与商品上市量不匹配。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水很深,其中有顶级资本家的推手,他们借金融危机来剪羊毛。结果经济危机便降临了。
简单的说,经济危机就是有效需求小于供给。 如果追问:为什么会出现有效需求小于供给的现象?马克思的答案是:“因为资本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
从中可见,经济危机是自由市场经济的锢疾!
张维迎式的伪经济学家们相信,市场比谁都自律,会自我调节经济。政府只要打打酱油、做做安保就行了。
然而如果真的面临了经济危机,如果按张维迎所说的那样做,结果就是一塌糊涂,局面不可收拾。
如果国家决策层听信了张维迎的话,导致国家放弃了计划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一旦经济危机来临,中国经济就会掉进无底的深渊。
所以就连奉市场经济为圭臬的西方国家,也不会轻易放弃计划经济的手段,对经济问题进行政策性干预调控。
虽然美国一直标榜自己实行的是最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在西方世界堪称“楷模”。然而,1994年美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美国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对市场进行了政府干预,在贷款利率上实行了宏观调控,美联储在一年内连续6次提高短期贷款利率,使经济得以“软着陆”,为此后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1995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略低时,美联储则下调贴现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