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华:驳《张维迎经济学》谬论
一、张维迎经济学谬论之一:
张维迎说:“列强最初来的中国,还是希望按照市场的逻辑从事商贸和交流。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中国的当权者能理解市场的逻辑,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主动开放门户,改革体制,再有一个合适的外交战略,中国或许就不仅不需要割地赔款,而且可能有希望与列强平起平坐,如日本的经历所显示的那样。”(张维迎《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第104页。)
✪我的驳斥:
首先,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虽然没有像中国晚清那样被西方殖民者欺负得那么惨,但这并不是日本顺从了列强意愿的结果,而且日本的领土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寸土未失。
1854年,在美国军舰的威胁下,日本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随后列强相跟而来,英国人迫使日本签下《日英亲善条约》,俄国、荷兰也先后逼迫日本签下不平等条约。日本正式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
为什么日本本土没有被列强占领呢?
因为日本土地面积有75%都是高山丘陵地貌,自然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欠发达。对于有1亿人生活的狭长岛国来说,生存空间严重不足。
而当时欧美列强已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拓展海外市场,并掠夺廉价资源。而日本除了白银、煤炭、硫磺等少数矿产外,几乎没有其他资源可供殖民者掠夺。更何况北美洲的白银已经让欧洲殖民者赚得盆满钵满了,岂会在乎日本这点白银。此外,当时的日本人对海外工业品的市场需求量并不大。列强无法打开销路。所以日本在这方面无法满足这些侵略者。
另外还日本因四面环海,很早就形成了本土意识,而且牢不可破,以至于像铁板一样。而且日本民风彪悍,悍不畏死。这些因素对列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令欧洲殖民者无法从内部分裂中央政权,这便增加了殖民者令日本割地赔款的难度。而且当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幕府统治也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所以在最终权衡之下,西方列强便对瓜分日本失去了兴趣。
尽管如此,日本经济依然遭到西方列强的摧残,国家主权也不断丧失。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日本开放市场,剥夺了日本的经济自主权和贸易权利,这使得日本经济陷入了困境。
而日本的土地也在此时被沙皇俄国割走,俄国先后派人到日本的千岛群岛,择捉等岛进行探险,并升上沙俄的国旗,宣誓将这些岛屿据为己有。
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当时日本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说:“皇国兵力不足以与西洋强国相匹敌,兵力未整之时,万国公法固不可信也。……以公法为名向弱国谋利者不鲜也。故余曰:万国公法者,侵夺弱国之工具也。”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