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法国是否应该放弃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亲爱的朋友们:
三大洲社会研究所向您问好。
在 2023 年 8 月举行的第十五次领导人会晤上,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宣言》,其中提出了改革联合国,特别是安理会的问题。为了使联合国安理会“更加民主、更具代表性、效力和效率,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成员中的代表性”,金砖国家敦促安理会扩员,将更多亚非拉国家纳入其中。宣言特别指出,如果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巴西、印度和南非三国应包括在内。至少在过去20年里,三国(均为金砖国家创始国)一直在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成为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几十年来一直未能如愿,这促使它们先是在 2003 年创建“印度、巴西和南非三方机制”,然后又在 2009 年创立金砖国家。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安理会的组成以及哪些国家作为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一直是联合国的核心问题。1944 年,在华盛顿特区敦巴顿橡树园,二战主要同盟国(英国、中国、苏联和美国)开会讨论如何构建联合国及其主要机构,决定这“四大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拥有常任理事国席位。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四国一致同意它们将有权对安理会的决定行使否决权。尽管苏联因法国政府曾在1940—1944年期间与纳粹勾结而对法国入常并不热衷,但美国坚持要求法国入常,这就是后来的“五大国”。1945年在旧金山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规定,安理会由这五个常任理事国(又称“五常”)和另外六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
2005 年 7 月,“四国集团”(巴西、德国、日本和印度)向联合国大会上提交了关于安理会改革的决议草案。巴西常驻联合国代表罗纳尔多·莫塔·萨登贝格在大会上说:“联合国成立以来的经验表明,1945年的权力现实早已不复存在。当时建立的安全架构现在已明显过时”。四国集团提议安理会从目前的15国扩大到25国,其中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和4个非常任理事国。在联大辩论中发言的大多数成员国都指出,非洲和拉丁美洲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没有常任理事国席位,至今仍是如此。纠正这一点本身就是促进世界公平的重大之举。为此,《联合国宪章》要求三分之二的联大成员国同意,还需要成员国国内立法机构批准。这种情况此前只发生过一次,即 1965 年,当时安理会成员从 11 个增加到 15 个。尽管 2009 年通过了一项关于“安全理事会席位公平分配和成员数目增加问题及有关事项”的决议,但 2005 年的决议草案并未付诸表决,此后一直搁置。尽管如此,这些努力开启了长期对话,并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