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应该抚慰“中高收入群体”对美国的“特殊情结”吗?


  王文先生,最近就中美关系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作《耶伦访华后,不妨继续推动中国对美舆论的微调》,内中强调:

  “笔者建议,还可以从对‘美国’——这个影响中国崛起最大外部变量——的日常舆论报道入手,稍微调整一下长期以来对美负面报道为主的舆论环境,让普通民众尤其是中产阶层仍相信中国对美斗争意在推进两国合作、中国仍在向强国学习并在大迈步地超越。久而久之,这种普遍想法会转化为推动经济强劲复苏的新动力和积极预期,这次耶伦访华就是很好的一次舆论微调尝试。”

  “笔者的逻辑是,实事求是地看待美国,多元化地安排当下对美报道与评述的舆论尺度,适时增加正面对美报道与评述的内容,该批判就批判,该肯定就肯定,这样,对内有助于抚慰许多中国中高收入者对美国的特殊情结,对外也可能会起到塑造中国开放形象、缓和中美关系的积极作用,最终将有助于实质性的提升社会预期,复苏经济活力,助推国家持续崛起。”

  王文先生虽然也提到中国在关于美国的报道中要“该批判批判,该肯定就肯定”,实际上,王文的意思是说,为了“抚慰许多中国中高收入者对美国的特殊情结”,“塑造中国开放形象、缓和中美关系”,中国在舆论上不应该再批评美国,而应该多表扬美国。

  我也凑一下热闹,分析一下王文的心态:

  第一,在王文看来,中美关系是敌是友,实际情况不重要,舆论才重要;美国对中国做了什么不重要,中国在舆论上如何报道美国的所做所为,才重要。

  就是说,在王文看来,中国的舆论可以一厢情愿地忽略美国对中国的实际态度,可以也应该单方面地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包装得非常美好,让中国人忘记美国对中国所做的那些仇视性、敌对性的政策、行为和言论。

  第二,王文之所以建议中国舆论不要多报道美国对中国所做的那些仇恨性、敌对性的事,居然是为了照顾中国的中高收入群体的“特殊情结”。

  究竟,中国的哪些“中高收入的群体”,对美国有“特殊情结”呢?凭什么为了照顾这些“中高收入群体”对美国的“特殊情结”,就可以忽略美国对中国人民所做的那些仇恨性、敌对性的事呢?

  凭什么中国的舆论,就必须为这些“中高收入群体”对美国的“特殊情结”让路呢?

  第三,在王文看来,中国的舆论是中国方面“刻意安排”的,是可以控制的。

  那么,我们不难推测,在中国,的确有那么一个时期,在对美报道方面,是被买办势力刻意“安排”的。

  今天,为什么王文又强调“多元化地安排当下对美报道与评述的舆论尺度”呢?我认为,那是因为,曾经有能力“安排”中国对美舆论的那个买办势力,当下,已经没有能力再控制中国的舆论了。要是这个买办势力仍然能够“安排”中国的舆论,王文才不屑于写文章建议“多元化地安排当下对美报道与评述的舆论尺度,适时增加正面对美报道与评述的内容,该批判就批判,该肯定就肯定”呢。

查看余下6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