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虬:纪念“5·23”——走出迷雾,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转折点
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商飞对工人群众说:“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激起在场工人热烈掌声。
掌声穿越时空,冲向云霄,回响了核爆现场的群情,回响在航天发射大厅,回响在孟晚舟回国出站,回响在四月北京汽车博览会,响彻了几代人。
1958年6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制订中,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反对这条路线的人们如果不能说服我们,他们就应当接受这条路线。‘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走进死胡同,请问有什么出路呢?”(同日《毛泽东年谱》)
五十六年后,习近平言简意赅,用“逻辑要倒过来”,宣告了死胡同,总结了路线分歧及其历史结论。“逻辑要倒过来“,不排斥买,但不能摇撼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中共从嘉兴南湖的十二人发展到近一亿,对外开放是这个党与生俱来的基因。
据《毛泽东年谱》(9,552)记载,1974年10月14日,曾发生了一场激烈争论。有人对国产风庆轮远航欧洲归来,以长国人志气为由,批评了阻力,在“《‘风庆’轮的问题》材料上作注,并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称:该报道‘引起我满腔的无产阶级义愤!试问,……这种洋奴思想,爬行哲学,不向它斗争可以吗?’”引发轩然大波。
这个风波,一直波及到17年后。彼时,按中国与美国麦道公司合同,在上海总装麦道飞机,对外开放喜获进展。1991年1月31日,邓小平同志在上海商飞前身的上航,“指出:飞机制造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带头工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闭关自守不行。‘文化大革命’时有个‘风庆轮事件’,我跟‘四人帮’吵过架,才一万吨的船,吹什么牛!一九二〇年我到法国去留学时,坐的就是五万吨的外国邮船。”(同日《邓小平年谱》)
风庆轮,1973年完工,和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青蒿素一样,是同一时期成果。尼克松访华后,反华封锁铁幕崩塌,恰逢能源危机,国际二手船价格降至两折,抄底买进机会绝佳,但官员鄙薄自造,规定风庆轮不得远航,当时我国已建过跃进号、东风号等远航成功,为何风庆轮不能,引起工人不满,船厂工人和航运工人都贴出大字报。
新船远航,事关安全,试航中出现的问题完全可以慎重解决,即使有切身关系的航运工人,居然也和造船工人发表意见,支持国产新船,这种情绪,如同前年美国“制裁”期间,人们掏钱买没有5G功能的华为Mate5,是一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