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光明日报》嘲讽群众与武大选调生侮辱嘉峪关,本质是同一件事情
1
这新闻我原本搂一眼时还以为是个讽刺事件:一位学风与胆识颇为超前的进步学生,将自己的一堆生活垃圾大摇大摆的摆放在央美的毕业展上,以极为讽刺艺术的手法解构嘲讽那帮老学究、老艺阀、老垄断们陈词滥调的艺术教学……
这新闻多么的浪漫!
结果定睛一看,我敲!这作者竟然不是在整活,她是认真的!
……好好好,厉害……恭喜这位高材生,在艺术层面已有进入“上流圈子”的风范与天赋。
不由想起1917年,杜尚曾在纽约把一个腥臭肮脏的搪瓷尿壶当成“现代艺术品”高调展出,用达达主义狠狠地抽了那帮自以为懂艺术的美国中产阶级的布尔乔亚嘴脸——装逼就得抽!
这样的新闻不胜枚举,我记得此前国内也有一个小伙,在人流不惜、叽叽啧啧的美术馆里,故意把自己的书包扔在角落,然后暗中观察,结果真就引来一帮“艺术咖”举着手机对着那普普通通的书包一顿狂拍,且众口赞论这个书包的摆放、灯光的布置、体现的意境、反映的价值……
随后,小伙吹着口哨,于众目睽睽和阵阵闪光灯之下一把将书包拾起背走,徒留那帮端着相机和手机的“艺术咖”们伫立原地目瞪口呆……
艺术是大众的浪漫,是群体情绪的另类展现。
不妨去看看2022年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黄同学的毕设作品:以父亲为原型制作的工人雕塑,光是废铁、钢筋等材料就用了1400斤,自己切割焊接,足足三个月才完工。他的父亲正是一位建筑工人,作品的主题也是希望以建筑的语言致敬父亲和所有最基层的城市建造者。
艺术如若走向“不装逼会死星人”的曲高和寡,再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鸡立鹤群」式姿态孤芳自赏,那就免不了被大众市场乃至群众铁拳教育。
这一点,恐怕居庙堂之高而端坐塔尖太久的官媒如《浙江日报》、《光明日报》等,其久居舒适办公室里指点江山、动辄喜好颐指气使训斥群众的编辑们是早已忘却了。
潮新闻,《浙江日报》旗下
光明网,《光明日报》旗下
恰似《光明日报》铸社成立之初的宗旨:
为知识分子读者服务。
又似《光明日报》改革开放之初的呐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论是人民政权下的工农主体,还是毛主席1963年11月的原话“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社会”要素,悉数被抹去。
倒也应证了毛主席在建国后不到十年时那段警语:
知识分子如果不把自己头脑里的不恰当的东西去掉,就不能担负起教育别人的任务……要作好先生,首先要作好学生。
这句话出自1957年3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而在更早两年之前即1955年5月,主席曾发出过一段跨越时空、更为投射今日象牙塔乱象的担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