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虬丨西史辨伪的智慧:平视与工人阶级旗帜

2024-07-09 400 0
作者: 紫虬 来源: 昆仑策网

  

      1939年2月1日,毛泽东评论墨子哲学,提出“墨家的‘欲正权利,恶正权害’、‘两而无偏’、‘正而不可摇’,与儒家的‘执两用中’、‘择乎中庸服膺勿失’、‘中立不倚’、‘至死不变’是一个意思,都是肯定质的安定性,为此质的安定性而作两条战线斗争,反对过与不及。”(同日《毛泽东年谱》),这段话,道出中华文化的精髓。这是人类史上唯中华文化连绵不断,具有“质的安定性”的文化密码。

  反对过与不及,当然也是中西方文化比较的中华智慧,本质在于“平视”。

  近代之前,西方皆蛮夷,唯中华独尊,这是秦汉唐宋明清辉煌文明视野积累的成见,其中自有秦皇大一统,相对东西方多数时期的零散部落民族、撮尔小国,可以有俯瞰天下的相对优势。从中世纪特别是到近代反帝反封建,付出数代人的生命、尊严,到新中国建立,国人经历过极度自尊和极度自卑,“叩其两端而竭焉”,重返中庸,不卑不亢。但当今时代的全球化,依然还在努力摆脱1840年开始的西方掠夺财富,华为余承东说,我们太相信全球化分工了。同时,还要认识过去没顾上的对我文化掠夺,可见,平视,并无一劳永逸。

  当下的主流认识,即当代的一般视野,例如国学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传统中,没有创造出欧几里德几何学那样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创造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的严密体系;到了近古时代,也没有出现西方十六七世纪盛行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更没有伽利略所开创的实证科学方法。应该承认,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方法的重大缺陷。……更要学会缜密分析、进行实验的科学方法。中国新文化的灿烂未来,有待于思维方式的更新”(张岱年:《文化与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8页)

  中华文化侧重系统性,没有西方文化重分析的实证科学,无论从中医望闻问切,西医化验解剖,还是通讯地址、姓名的位序,中西语法,族谱排列……等等形式,东方先总后分,西方先分后总的日常差异体现出来。这是差异,还是缺陷?

  挟近代科学的巨大差距,以马关、辛丑条约以后,国人欠缺“缜密分析”,不能逻辑、定量、实证已成定见,也形成国人不善于创新,造不如买,贸工技的所谓当代“实事求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把被毛泽东称为“柯老”的柯庆施等人领导的上海工业奇迹,把钱学森分析农田的能量变换,把国人组织起来修水利办钢铁以至大战狼窝掌的经济救亡图存,归并为本由自己挑起的浮夸狂热极左,任由“高贵者”无尽嘲讽穷棒子为改变命运的“土法上马”“大呼隆”;又指西人封锁为国人封闭僵化。一小部分人的这类政治心机、嫁祸于人的渣式操作,逆“两个凡是”而行:大凡毛泽东誉之,必将毁贬之;大凡挫折积怨,必诿诬之。当然,所谓“思想解放”的多数人,多是受信息差所累。但若反思,骨子里,依然挣不脱近代民族自卑感的残余折射。可见,平视,也并不容易。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