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磨刀十载的刀郎,能否掀起一场人民文艺复兴?
自2013年逐渐隐退后,大家都以为刀郎真的“封刀”了;没想到他却寂寞地磨刀十载,携带着新专辑《山歌寥哉》强势回归。
这张专辑中的《罗刹海市》更是成了大众瞩目的焦点,其所掀起的热潮不能说绝后,但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能算得上空前了。
短视频平台的各类博主纷纷学唱、翻唱,笔者甚至刷到了一条豫剧翻唱。
关于这首歌的讨论,自刚一推出就立刻冲破了音乐圈以及音乐本身,启发了大众对音乐圈乱象、甚至是更广泛的社会现象的思考。
与刀郎以往粗犷、豪放的民歌曲风不同的是,这首《罗刹海市》在保留了刀郎一贯的民歌风格的同时,还融入了摇滚、电子、说唱等多种元素,曲调复古婉转,歌词更是诙谐幽默,讽刺拉满,让听者自觉地去对号入座,例如:
“她两耳傍肩三孔鼻,未曾开言先转腚”,这句词让人们立刻有了画面感:台上唱歌的刚开嗓、导师的座椅就转了过来,大喊一声“I want you”;
“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回应了高公公当年吹捧旧社会勾栏青楼的那句“勾栏过去都是高雅的地方”;
……
要说这首歌没有嘲讽那几位把持歌坛话语权的大哥大姐,恐怕是没几个人会信的;但如果把这首歌仅仅看作是刀郎“磨刀十载的复仇之作”,那就太小看刀郎了。
通过对刀郎过往人生经历的观察,笔者相信刀郎是懂哲学、懂辩证法的。娱乐圈(juan)说到底,也只是社会这个庞然大物的冰山一角;娱乐圈曾经发生的一幕,每时每刻不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普遍地发生着。这首歌表面看来是刀郎对自身曾经遭遇的不公经历的愤懑,实则是替受压迫的草根阶层喊出了对士族门阀的愤怒。
《罗刹海市》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讲的是商人之子马骥的一场“奇幻漂流记”,写了罗刹国和海市(龙宫)两个世界:罗刹国是一个虚构的国家,那里的人以丑为美,越丑越是担任高官、掌管朝政,完全是一个颠倒过来的世界,蒲松龄借罗刹国揭露与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心中的愤懑与不平;而海市恰恰与之相反,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环境美、人物美,重要的是政治清明,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然而,蒲松龄最后也感慨,这种理想只能“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
看了蒲松龄的原著,你还会以为刀郎只是在“夹带私货”、“挟私报复”?刀郎在新专辑《山歌寥哉》的推介语写道:
《山歌寥哉》是继《弹词话本》后,结合了聊斋文本与民间曲牌印象的主题概念专辑,此系列尝试构建流行音乐与民间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的音乐生态。明代新兴市民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全新审美意识的开始《聊斋》继承了冯梦龙对于市民伦理的认同观念,描绘了现实之境与理想世界、男与女、善与恶、债与偿、强与弱、神圣与亵渎,充满了对立虽然现实与幻境都伴随着各种残缺,但《聊斋》绝不是幻灭的悲歌,其中的许多篇章都充满了理想的光辉,是我们得以管窥那个不属于我们的时代之洞眼。然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图样,本专辑的+一首作品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山歌”。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