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某些有钱人总是怀揣“美国梦”?
什么是好时代?
现在我们处于新时代,如果站在现在看以前,认为以前不如现在,其实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没有前三十年的奋斗,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现在新时代,这都是一脉相承的。
改革开放时,有很多人得益于那个时代的红利,奠定了财富的积累,但也不可否认带来不好的东西掺杂在其中。
01
猫论也好,先富带动后富也罢,为了解决贫困,提高人民的幸福,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但在改革初期,有些“聪明人”就利用空档,赚取了人生巨额财富。
上世纪八十年代,每个人都有一种致富的梦想,在体制内国营企业中的人群中,同样有一颗“下海”躁动。
八十年代,在冰城哈尔滨的国营企业中,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已经开始向财富之路发力。此人叫郭立文。
1987年,郭立文取得了一项专利发明,名为“吊瓶式磁化卫生器”。
我专门百度了一下,并没有查到这个专利的样图。
那个年代,你发明的专利,只要有头有脸的人给你背书,或许一个简易的装置都可以叫作发明,毕竟还不是网络信息社会,老百姓见识少,很难辨别。就如那时流行的气功一样,迷倒了一大批人,甚至知识渊博的教授也沉迷其中。
不要以为四十多岁的男人就会安于现状,一个追求财富的大环境里,聪明人都在比拼自己的脑力。
郭立文取得发明后,立刻辞职,还着儿子和朋友,借了两万元开始创业,创业空间只有7平方米的地下室。
辞去公职那得有魄力,不过当年还有一种“停薪留职”的说法,干不好,还可以回到体制内接着躺平养老,东山再起。
郭立文创业时,为了节省,自己油印广告,骑着自行车在各大小诊所中推广自己的“磁神器”,一年下来,还完了外债,还赚了两万元。别小看两万元,在那时就是巨款。
老郭的磁化器厂虽然不大,但脑子灵,他看到商机,随后又推出自己的另一个专利产品“磁化杯”,并迅速在全国建立几十家销售公司,通过小广告的宣传,一个底部贴有磁铁的杯子更神化了。
02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郭立文创立的哈慈集团销售收入1.3亿元,利润达到了两千万。或许现在说说两三千万,与那些“一个亿小目标”,贪几亿的贪官来说并不多,但那时就是巨额中巨额。那时马老师还刚走出校门,王建林还在军校当教员。
郭立文赚钱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他又发明了一个专利叫“哈慈五行针”,把他推向更高的财富。
靠着猛轰式的广告,以及上头的广告词,谁都认为这是一个神器。
郭立文甚至把自己的“专利”与中医结合起来,到处推广,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把这个奉为养生治病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