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独立自主,看起来慢,实际上很快!
毛主席诞辰131周年这天,一南一北两架“神秘飞机”上天,庆祝毛主席诞辰,这是属于中国人民的独有的浪漫,国防时报的小编也是用心了。
毛主席诞辰日的第二天,由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076两栖攻击舰首舰正式下水。北京日报旗下的新媒体账号“长安街知事”发表文章,深情回顾了毛主席亲自关怀人民海军创业、成长的历史,并在结尾写道: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创造更多新的奇迹。
昨天还是“可上九天揽月”,今天又逢“可下五洋捉鳖”,每逢这样的时刻,人们情不自禁地就会想到用毛主席的诗词来形容,总会想起毛主席一贯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发展路线。
1998年,歼10在成都首飞,为它伴飞的是歼6,诞生于1970年代的成都132厂;2011年,歼20首飞,为它伴飞的是歼10;而今,为“神秘飞机”伴飞的是歼20S……
从这个时间线,我们不难发现,歼10成了后毛泽东时代中国军工发展的分水岭:是歼10战机让中国军工迈入世界一流的门槛,并为歼20打下基础;是“独立自主”路线的回归,让中国军工从追赶走到了领先——六代机至少在诞生的时间上已经领先了美国。
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过去曲折的历史,才能避免今后再次重蹈覆辙。
还记得歼10首飞23周年的时候,央视军事等媒体发出的一段“穿着破背心造歼10的艰难岁月”的视频在网络上刷屏:
歼10首飞的1998年中国真的缺钱吗?
好像并非如此,这里有一个侧面观察的角度:仅1998年一年,各级法院共审理了3.3万起经济罪案,其中腐败案件1.95万起。陈希同一人的涉案金额就高达数千万人民币;次年案发的远华特大走私案涉及偷逃税款总额更是高达530亿……
1998年全年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是1289.8亿元,而歼10十八年的研制过程,国家总共才拨付了40亿,是国外同级别战机研发成本的几十分之一;歼10战机最终的造价高达2000万美元以上,可以想象仅研发过程的样机试制就得花多少钱?在这种情况下,歼10研制能不缺钱吗?老航空人能不穿着破背心吗?
为什么会这样?
回顾歼10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歼10的“哥哥”——歼9的悲惨命运,因为歼10正是在下马的歼9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56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走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新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的春天。
歼7还只是对米格21的仿制、改进,到了1964年的那个春天里,新中国的航空人按照毛主席“自立更生为主”的思想,在米格21的基础上,开始走自行研制歼击机的道路,歼8、歼9的研制任务相继提出。当时东北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所以六院(航空研究院)就和601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6所(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共同承担了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