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阿萨德亡于假社会主义——叙利亚简史
最近,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闪崩引发了网络热议。笔者看到“帽子姐”(托卡马克之冠)在知乎回答“阿萨德迅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时,将阿萨德政权闪崩的一个重要原因归咎于所“制度问题”,即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社会主义成分”以及“布尔什维克理念”:
某些左翼大V在评论阿萨德政权的时候也轻率地使用到了“社会主义”的字眼。
这难免会严重的误导。事实上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哈菲兹·阿萨德恰恰扮演的是社会主义的反对者,叙利亚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后来执行的也是一条反布尔什维克的路线。
阿拉伯也曾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只是殖民主义掠夺和资本主义剥削,让它沦为灾难深重的落后地区。20世纪初开始,阿拉伯人民为了寻求民族解放和复兴道路作了无数次不懈努力,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就有穆斯林改良运动。
改良运动提出,要复兴阿拉伯,就必须对已被西方思想侵蚀的伊斯兰教进行必要的改革,使伊斯兰教在阿拉伯人民心中重新扎根。大批的阿拉伯知识分子肩负着民族解放的使命前往英、法等西欧强国。
最先将社会主义一词引入阿拉伯世界的,是埃及学者萨拉姆·穆萨,他在1908年赴英国考察,观察了英国的社会主义运动,1912年回国后发表了《社会主义》一书,但这本书并未引起有能力阅读的阿拉伯中上阶层注意。
而最早提出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有别于马克思主义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的,是两个叙利亚人,米歇尔·阿弗拉克和萨拉赫丁·比塔尔。阿弗拉克于1932年赴法国留学,阅读了大量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参加了法共的活动,受到了影响。1944年他与好友比塔尔共同发表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态度》一书,把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社会主义”结合起来。阿拉伯社会主义很快成为阿拉伯地区广为流传的政治思潮,有包括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在内的7个阿拉伯国家以之为奋斗目标,并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催生出了复兴社会党的“复兴主义”,在埃及、苏丹、利比亚催生出了“纳赛尔主义”。
所以,“阿拉伯社会主义”的阐述者并不是受苏联影响或培养出来的,而大多是诸如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巴黎大学、哥伦比大学的毕业生和各种西方知识界分支。当然也有忠实于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各个阿拉伯国家组建了共产党,但影响力不及“阿拉伯社会主义”,只是在反帝反封建的道路上充当了同盟军的角色;此外,还有受列宁主义和毛主义影响的激进运动的参与者,例如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阵线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毛主义的游击战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