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后”的记忆(四)

2025-03-25 529 0
作者: 拂晓 来源: 闲人茶社

  图片

  记得那个时候上学很轻松,不像现在的学生每天“头悬梁,锥刺股。”,可也不是像某些人说的学生整天罢课闹革命,到处打砸抢。

  我们上课很正常,老师也很敬业,对学生并未放任自流。当时的课程主要是算数和语文,当然也有副课,包括音乐、体育、德育、美术等。老师要求很严格,每天的功课必须完成,否则就要被罚站。

  记得有一次,我跟几个同学贪玩,作业没写完。结果,第二天上学不仅挨了批评,放学后被罚抄写《老三篇》,把手腕累得生疼。

  我记忆最深的是那个时候上学,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东西,很注重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

  那个时候课本上的内容很有意义,大部分都是英雄人物和劳动人民与地主资本家进行斗争的故事。

  记得当时喊得最响的口号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和忆苦思甜,比如聘请老红军作报告,讲述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有时候还请来苦大仇深的农民和工人叔叔“现身说法”,控诉万恶的旧社会,讲述地主和资本家如何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

  那个时候很强调正义感和阶级友爱,毛主席划分了“三个世界”,我们便从心里把亚非拉的小朋友当成好友,把美帝国主义当成敌人。

  那个时候,我们最崇拜的是解放军,最喜欢听的是他们的战斗故事;我们的偶像是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欧阳海这些英雄人物。

  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唱的歌曲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爱北京天安门”、“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东风吹,战鼓擂”……

  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最振奋人心的标语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极其一切走狗!

  那个时候,我们不死读书,不读“死书”,学校经常组织学工、学农、学军活动。由于我们是子弟学校,所以老师定期带着我们去工厂参观和劳动。清楚记得第一次走进工厂,看着宽大敞亮的厂房,一排排整齐的机器,穿着白围裙、戴着白色工作帽的女工忙碌的身影,心里就澎湃着一种激情。

  每当到了麦收季节,学校会安排我们去农村劳动。天不亮就要赶到学校,然后排着队走很长一段路才来到麦田。按照分工,高年级的同学负责拔麦子,低年级的就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拾麦穗。

  虽然我们个个摩拳擦掌,可忙活小半天,也不如一个农民干得活多。可我们都很高兴,没人叫苦喊累。因为亲身体会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觉得这种劳动特别有意义。

  当然,我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心思,因为每次活动结束后,老师都要求写这个题材的作文,而且我的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成范文,让同学在课堂上念,心里真是老自豪了!

查看余下4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