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倪光南峰高谷深 “倪柳之争”葬送联想技工贸前程
核心提示:
“倪柳之争”起源存争议
科研团队乃内讧牺牲品
国有资产流失板上钉钉
联想做大不强确需反思
“陶老师您好!我是‘倪柳之争’的受害者,对于倪总和柳总他们之间的事情,我作为晚辈没有资格评判!联想技术部门前负责人皮卓丁在微信上跟我回复说。
“对,他是没有资格!……”电话中的倪光南话音带着忿忿——但我当时想,“既然他没有资格您让我采访他干嘛?”
上述对话发生在几年前,我向皮卓丁征询倪柳之争的有关问题,皮卓丁地回答着实令我颇为意外和吃惊。
皮卓丁,湖南长沙人,1981年进入北京大学,师从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王选院士,1988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1992年8月起先后担任联想集团汉字系统事业部总经理、联想集团软件事业部总经理、主持开发了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套装办公软件产品“联想办公套件LX-OFFICE”……
皮卓丁的回答对于不经意间介入“倪柳之争”的我所产生的作用是促使了理性思考……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如果一味采信某一方观点,就会令自己陷入混沌不开的窘境……
在我看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倪光南在事业鼎盛时期却因为“倪柳之争”断送了自己与联想到的大好科研前程,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今天,作为曾经“跟随”倪光南工作八年的笔者,在这里撰文不求别的,就在于对中国当代科技史上的一起公案“倪柳之争”以相关“亲历者”的独特视角,进行剖析、反思和批判,以给关心中国高科技发展的人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在培养人才完美品格方面提供些微有益借鉴!
说来很无语,我自己介入、深陷“倪柳之争”而不自知,不知不觉把这场纷争再次延长“生命”……
2021年10月,和我一面之交的明德因为婉拒转发我撰写的批判柳传志联想到《联想卅七年……》书稿内容系列文章(这也是我跟他绝交的主要或根本原因),令我森气——明德的理由是,看我之前的文章涉及了“倪柳之争”,他意思不想卷入——其时,我觉得很冤,因为我根本没有卷入“倪柳之争”。现在,我觉得明德没错,我确实浑然不觉卷入了、真悲催!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我之所以误入歧途自然跟结识倪光南院士正相关:从2004年11月在一个“高大上”氛围跟倪光南认识,到2015年整整十年间,我对倪光南可谓“奉若神明”:钦佩、景仰和爱戴…… 有鉴于此,我自然对他几乎言听计从……直到遇到一个“意外事件”,才丧失了我对倪光南的膜拜与敬重,但继续为他工作,并为一个共同目标,揭露批判“汉奸卖国”的柳传志而努力。
事实上,我之所以偏听偏信倪光南也跟柳传志联想在宣传联想创办与起家以及技术路线方面的不实信息密切相关——正是柳传志联想诸多授人以柄的东西,令我一边倒占位倪光南……
我是2014年初被倪光南院士聘为“全职顾问”的(倪光南院士抬举我的叫法、实际是文字秘书),直到2022年3月(最后一次见面)以后,我实际上基本结束为倪光南院士工作。而我在自己微信公号发布撰写委婉批评他的文章《抱歉 我是倪光南清贫院士之“始作俑者”》,他本人对此提出异议、我删除稿件后,再无联系。
所谓“研究联想”就是托辞,因为他不承认我们的工作关系!
2022年7月7日,倪光南院士在微信上打算约见我时。我便向他表示:觉得他那里没有什么事可做了,打算转换内容,就此,我正式结束了跟倪光南院士长达八年的“地下”秘书工作——之所以是“地下”请看后面故事详说…… 哈哈。
从2014年到2022年3月,这八年期间,我创作出版了批评联想的书《联想做大华为做强》(先后出版平装与精装版)。同时,还创作出版了弘扬自主创新华为之专著《华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感谢倪光南院士为我提供华为重要资料!
2021年,我完成续写批判联想的电子书《抛弃创新 再难联想——联想卅七年,从创造无数IT神话到滑下神坛》(以下简称《联想30年……》或《联想卅七年……》。
我在《联想卅七年……》序言里说道:
“事实上,对于联想来说,成也倪光南、败也倪光南!作为联想创业元老——联想早年的灵魂人物、联想(唯一)首任总工程师,在笔者看来倪光南对联想的情愫可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位联想初创时期的技术开拓、奠基和领军人物——‘联想’名称也源自他主持研发的科技产品‘联想式汉字输入系统(简称联想汉卡)’——因为和联想的分离导致自己的科研人生功败垂成!”
这是一段伏笔文字,无论是审稿的倪光南院士还是其他读书的朋友,均没有看出这一百多字中蕴含——我其实已经在暗示倪光南院士也许是“摧毁”联想科研前程的始作俑者,因此,这本书归根结底表面上是在批判柳传志,可能实际上结果是批判倪光南!
今天,我们回头观看,实际上倪光南是因为跟柳传志的分裂,导致了自己的科技创新生涯戛然而止……
当年,正是在柳传志地热诚邀请下,倪光南加盟联想,正是在柳传志对联想地全面领导与对倪光南鼎力支持下,倪光南领导联想科研团队开发了联想微机等一系列自主创新科技产品……
2022年1月18日,倪光南院士给我发来手机短信,要求我不要披露有关他的谈话内容,作为曾经专修法律的我,对此的回答“明白”仅表示知晓您的意思,不代表同意或照办。俗话说“文责自负”,披露了谈话内容如果产生法律后果自然能够直面应对!
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你能不能够联系到倪光南院士和科技部科技司李武强司长、几家国产软件企业老总?我们明天在翠峰饭店开个会,研讨一下?”2004年11月26日晚八点左右,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扰”到我——我上半年采访过的北京某大法律中心主、参加过《政府采购法》起草的教授告诉我:北京市政府采购软件最终结果等几天就要公布了,我们该采取措施阻止了……
2004年11月17日,根据北京市政府采购网发布的公告,微软以场地成交价2925万元独揽“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办公套件正版软件”分包项目。
消息传出,立刻引来媒体聚焦、舆论哗然,这是不折不扣地公然违法!这是不折不扣地公然挑战国家法律!这是不折不扣地公然绝杀国产软件!
2004年11月24日,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李武强发表“个人声明”指出:不少省、市大规模采购国外软件,严重违反《政府采购法》,把国产软件逼上了绝路。
2004年11月25日,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呼吁:“政府采购正版软件不能变成‘政府采购外国软件’”,因为它剥夺了本国软件产业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政府市场,使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
放下电话,我拿出名片集打了二十几个电话,挨着问他们倪光南院士的联系方式,非常惭愧的是我居然记不住那位老先生的大名与职务,好像是中国信息推进联盟理事长,他当时说在开会,然后下楼到他办公室拿名片,然后告诉我倪光南院士的手机号,结果我就跟倪院士打通了。我把教授意图跟倪院士说了,他很高兴,然后他又把李司长的手机号和这几家国产软件老总联系方式也给了我,我就一一跟他们联系,李司长听说第二天开研讨会也很乐意,国内的中文2000(胡才勇)、共创开源、中标、中科红旗、金山等软件企业也愿意负责人或代表来开会。
当时,我在《法制早报》(法制日报社主办)担任时政、法治调查记者,政府采购违法事件,属于我的报道范围——这是媒体行使舆论监督的职责。
第二天,2004年11月28日,倪光南院士,科技部李武强副司长,红旗中文2000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才勇,北京共创开源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明宝,上海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北方业务拓展总监李松,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代理总裁赵晓亮,金山软件股份公司经理张海燕齐聚北京翠宫饭店14层会议厅座谈研讨。
我现在还记得倪光南院士从电梯出来的时候,身体比较瘦弱,还拄着拐杖,令人心疼!但现在,他的身体很好,2019年11月,我陪他参加电视节目拍摄,到五道口临下车,我要帮他把一堆资料拎上楼,他坚决拒绝说,不用你费心,我四十斤的水桶可以抱上X楼(估计也是坐电梯)!当然,另一种解读是他不想请我吃晚饭,否则不会令我过他家门不入,哈哈。
我们开了一天研讨会,一致认为,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违法,并且具有很坏的示范性,如果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争相仿效,对我们今后的产业发展、国家信息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与危害!
我们决定联名上书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倪院士去发起两会代表给中共中央书记处、中纪委联名写信,阻止北京市违法采购外国软件。
研讨会后,我根据会议内容采写的报道稿件,报社总编不敢签发,他说,刊发这个稿件以后,估计会得罪北京市委宣传部,今后《法制早报》在北京的发行,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于是,我的稿件惨遭枪毙,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后来,我把文章发布到我的博客中国专栏上,两小时内点击率就上了八千,然后,我把链接发给倪光南院士,并解释毙稿原因。
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违法,受到京城各大媒体关注(监督),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北京市政府终于放弃了违法采购。
2004年11月27日,北京市政府采购网发布更正公告:应“采购人要求”,取消“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办公套件正版软件供应商”(BKHT2004160-1) 分包项目。就此,独揽项目的微软出局。
11月28日,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在参加“2004中国企业创新年会”上发言时表示,“政府在使用正版软件当中要积极地采用国产软件,支持民族软件的发展。”
……
通过参与这起政府采购违规纠偏事件,我跟大名鼎鼎、声誉显赫的倪光南院士成为朋友。从此之后差不多十年时间,倪光南院士成为我心中敬仰的偶像、为我深深地爱戴。之后,在和他的交际中,如果需要我出力,可谓奉若神明、言听计从……
记不得是哪年了(2008年之前),一天,我突然收到来自倪光南院士的一个很可爱的邮件,全文仅仅两个字:“请看!”然后下面有一行网址。
我点击一看,居然是“倪柳之争”的内容——这些大事发生在我参加媒体工作之前,那时候我还在读书,根本没有关注到这些信息。
说到这个邮件我头两年曾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人物》杂志一篇采访倪光南院士的“新闻报道”,因为文中伪造采访了我的内容,当时碍着倪光南面子不便发布声明证伪,但对国家主流媒体记者居然编造假新闻感到气愤!这里顺便声明一下:
2019年6月,《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崔隽报道《八旬倪光南,仍为“中国芯”奔走》(不知道是采访倪光南了还是资料编纂的),该记者在未采访我的情况下胡编乱造对我的“采访”。估计其知道我跟倪光南存在某种关系,因此会看破不说破——即便发现其造假也不会戳破——问题该记者瞎编得太离谱。我在网上发文确实说过某天收到来自倪光南的一个很可爱的邮件,全文仅仅两个字:“请看!”然后下面有一行网址,是关于倪柳之争的……
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崔隽报道称:“倪光南曾给陶勇发过一封邮件,正文只有两个字:请看。后面是一篇分析联想与华为的文章链接,再无其他。”
事实上,倪光南给我发的两个字“可爱”邮件,是在2008年之前,华为那时还默默无闻,更何况倪光南从未给我发过分析联想与华为的文章链接,这种造假手法太拙劣!
下面也是造假:
“‘倪老师有种科研工作者的可爱。’陶勇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这两年,陶勇常有一种感觉,倪光南瘦削的身体里似乎有用不完的精神头。他常年晚睡晚起,作息像个年轻人。哪怕是深夜11点,《环球人物》记者还能收到倪光南的短信,打开一看,是采访地点的定位信息。”
真实情形是,我根本没接受过该记者采访,不可能像上面那样说!
我曾网上撰文说过,倪光南老师有时候晚上11点过还给我发短信、打电话(很少时候),没事睡到自然醒。估计该记者看到了我文章就顺势移用夸大作假。说实话,如果该记者没有编造邮件假话,我貌似可能还发现不了假新闻,因为自己说过的话也许会忘记,但“可爱”邮件就只有一次。所以,该记者如此做法严重违背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
言归正传,关于柳传志,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02年北大光华论坛上。当时,作为媒体记者的我在北大光华学院大礼堂人声鼎沸、雀跃欢腾的崇拜者中,看到英姿焕发的联想总裁柳传志款款登台亮相。从此,柳传志作为一代企业家楷模形象深深地留在我脑海深处。
但是,阅览了倪光南院士提供的“倪柳之争”事件海量信息后,我对柳传志的印象彻底颠覆,再加上之后多次跟倪光南院士的接触往来,获得更多信息。渐渐的,柳传志在我心目中彻底沦为“作奸犯科”、“打击迫害爱国科学家”、“危害国家安全”的“民族败类”。我从此对柳传志深恶痛绝,决心努力把他送进监狱。大约在十年前,我曾两次在跟合作创业的媒体合作伙伴与同事说,“我迟早要把柳传志送进监狱,因为他危害国家安全!”事实上,直到大约两三年前,我实际上都一直在为这一目标尝试努力。
我在后来的几次媒体跳槽过程中,几次想帮倪光南院士披露倪柳之争“真相”,每每申报选题——有一次他甚至表示自己帮我写稿,但最后都没有通过所在媒体的审核。
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选题单
提交人: 陶勇提交日期:8月24 日选题名称: 联想创业路径探秘 选题目的: 解剖典型案例、提供创业宝鉴 拟定栏目 特稿 采访对象 1,科技部2,中科院3,工信部4,业内专家5,柳传志、6,倪光南
这是2010年的选题。
2009年9月25日,我参加了博客中国举办联想问题研讨会,倪光南院士也到场了。之后,我撰写了博客中国专题文章《假作真时真亦假 看柳传志如何欺世盗名! 假外资当玩偶‘民营化’鲸吞国有资产》。该文在博客中国专栏影响比较大,点击率很高。我跟倪光南院士打电话告诉反响情况,没想到他说:“总算(或‘也算’)出了口气!……”我当时颇感意外,同时非常感慨,觉得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还在为自己受过的莫大委屈“耿耿于怀”,不禁暗自为他感到伤感与不平,进而心里发誓一定要为他讨回公道……
这篇文章流传甚广,以至于多年后有人把文章链接发给倪光南,他又转发邮件给我说,你看这个作者好像对联想的情况比较熟悉,你可以跟他联系一下…… 我一看乐了,这不是我的文章吗?
新华社新华社经济信息中心主任陈峰跟我说,他都在(网上)六七个地方看到过此文,但不知道是我写的——许多人转发文章时不讲道德、会把作者名字抹去,这就导致乌龙出现:我的一个前同事,不知道这篇无名文章是我写的,就署上他的名字再发出去,结果被联想起诉了——估计联想知道他不是原创作者,还敢冒名“攻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后来,我在参与某项涉密调查工作时,找过倪光南院士帮忙,从此,他就觉得我有背景……
2013年下半年,我加盟原同事创办的公共采购新闻网站,出任常务副总编、负责采编业务。期间,曾找倪光南院士介绍投资人,他帮我们推荐了赛伯乐,但最后没有合作成功。后来,我因与合作伙伴理念不合离开该网站。
获聘“全职顾问”……
2014年1月中旬,我的朋友——武汉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的编辑陈岱看到北京凤凰树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在网上招聘高级写手,就热情把我推荐过去。
1月18日,北京凤凰树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杨罡看过我发的简历与作品后,跟我说有一个民营医药企业家,想找人给他写一本20万字的传记, 让我报个价。我之前没有撰写过人物传记,不知道行情。
突然,我想起倪光南院士曾有人帮他写过一本传记(就是那本《倪光南院士传》),于是,就打算问问他老人家。当时我一看都快晚上11点了,我就没好意思跟先生打电话、就给他发了个邮件。
下图就是那时的邮件:
但是,大约二十来分钟后,我手机突然响了,当时觉得很没想到,居然是倪光南院士给我打的。“你还去帮别人写书,你都不帮我写书!”老先生开口就责怪我,呵呵,我非常意外:“您有什么书啊?我不知道您要写书哇!”“去年你不是在创业吗?”然后老先生很不以为然地说:你那本书才20万字,我这里肯定不止20万字…… 我一听他要(请人)写书,我当然愿意帮他写书啊。
“你知道吗,我现在底气很足……”电话中的他话语略微激动和兴奋。所以,他觉得“倪柳之争”可以翻案了,因此,让我帮他写书——也就是我2021年下半年最终完成的《抛弃创新 再难联想——联想卅七年,从创造无数IT神话到滑下神坛》。
而倪光南院士作为底气足是因为:2013年下半年,倪光南院士跟另一位院士发起二十几位院士联合签名上书关于科技自主创新等建言、全文八百多字,大领导给予批示近三百字(该批示已经同其他讲话指示由国家出版社集结出版)。后来,北京见面时,他兴奋地告诉我们(五六人在场),他甚至可以背诵领导批示全文。
倪光南院士跟我说“律师写的书没人看!”所以找我写书——原来他把此书委托给了自己的律师朋友负责,等于他是把我推荐给他的律师写书。
我们在电话上敲定我写这书,约好大年十五以后在北京面聚商谈具体细节。
第2天、1月19号,倪光南院士把有关材料发给我了,我当天看完了以后就给他回了邮件,说我反正有空,您把所有资料都发给我吧,就这样,从1月21日开始,他就陆陆续续地把所有资料发给我……
我之所以对倪光南深信不疑,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倪光南院士的资料中有些重大事实经纬采访得到证实,比如负债持股中港商一夜暴富(涉嫌国资流失)、联想改制与融科置地房地产项目国资流失现象确实存等等……
第二、柳传志在联想的创办与起家方面进行的宣传与事实不完全符合——作为联想重要创始人(倪光南否认创始人提法,说计算所才是创始人,他们是创业者,但我觉得这是抠字眼、很牵强)——柳传志把自己宣传为联想缔者这一举止使我对他产生不信任,与此同时,在联想起家的问题上也不符合事实——明明靠技工贸却说成贸工技起家……如此种种令我进而一边倒地几乎完全采信倪光南,所以,对倪光南院士材料失真之处、未能鉴别。
这就是关于联想(早期)的基本资料。
倪光南院士给我的资料中,对他正面的居多,但也有对他负面的,比如竺可刚对联想式输入法发明权的质疑与争辩——认为倪光南剽窃他的创意。还有柳传志给倪光南院士的信(抱怨批评)等,尤其凌志军《联想风云》、刘韧《柳传志心中永远的痛》和迟宇宙《联想局》三本书立场都基于对倪光南的批评,但倪光南院士却不避讳给我,令我觉得他高风亮节,因而更加信赖他。
2014年2月20日,北京电视台将对倪光南院士有个采访,春节后回北京前夕,他把采访提要发给我看,让我了解一下,因为这个采访内容涉及联想很多,并且不少提问颇令倪光南兴奋——好些问题似乎站在他的立场寻求答案,所以,他在电话上高兴地说,北京电视台比较放得开,敢触及敏感话题了。但临采访前北京电视台更换采访提纲、新的提纲貌似删去了相关敏感问题。看来之前的是“钓鱼提纲”——我们以前采访时也这样干过,前面部分问题是对方感兴趣的、他们才会接受采访,后面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要报道的,哈哈哈哈哈。
北京电视台的采访给我“提供”工作机会。
由于采访内容跟联想(我撰写的书)有关,我看过提纲后跟他提商量想去现场陪同参访,以便现场感受倪光南讲述联想故事。同时,建议他把这个采访内容分成三段……
可能这个原因吧倪光南院士发现我还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2月20号下午我去他办公室陪同他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后,晚上到他家里,他跟我说书稿的报酬要跟他的律师朋友商量。然后他问我现在有没有其他工作,我说没有,就是专门帮您做事(写书)。这时他说这样吧:“我聘请你做我的全职顾问!”(其实就是专职文字秘书)我一听很高兴,虽然“全职顾问”这个话比较夸张,明显在抬举我。然后他说:“你来了以后我就会轻松很多了……”(还重复了一次) 其实我觉得我就只能帮他减轻一点工作负担而已,他这样说是在给我面子,哈哈
倪光南院士聘请我理由有三:“首先呢,你比较有正义感!第二呢,嗯、跟我一个立场。第三才是会写。”“光会写没有用,你看刘韧,也会写,还帮柳传志写了一本书,但不是把自己(当记者因敲诈勒索)弄到监狱里去了吗?”他还说刘韧帮柳传志写了那本书,柳传志给了他一百万、他买了一套房子。并暗示我帮他写书也会有回报——但后来我跟梁宁谈起此事,梁宁说,据她所知,刘韧买房子的钱不是柳传志给的,是他自己的钱。
倪光南院士给我安排的工作内容(不包括写书)有四: 帮他搜集相关资料、帮他加工参加会议论坛演讲PPT和撰写初稿、整理资料等等;
为倪光南院士参会加工的PPT。
帮倪光南院士撰写初稿,不过他对媒体不熟悉,把《科技导报》(科技日报社子报)当成“主流媒体”。
二、接洽有关媒体(非主流媒体)采访要求、做出评估意见转给他决定——但针对个人宣传报道的一律婉拒、付费宣传更是拒绝;
说明,倪院士跟《求是》杂志领导介绍我与微信中付费宣传不是一回事,仅仅是夹杂在谈拒绝付费宣传的对话之间的信息。
三、一些他可去不可去的会议活动等,由我代替参加。
四、对出版社之类出书出版要求做出评估意见转他决定。不过,后来帮他审阅的书稿是那些出书的先暂后奏——写好书才告诉他,他没法拒绝人家出书,就让我审改。
而那本《倪光南院士:大国匠“芯”》我仅仅审阅三分之一,因为里面错误信息不少,请他们自己修改后再还给我审。可他们后来没再给我审稿就直接出版了——之前刚帮他们审稿时他们曾说在书封面著名我审读之类,我婉拒、而且再三表示不要出现我的名字。结果,后来他们居然在书上把我作为特邀审读署名,完全不讲信用,而且肆意侵犯署名权!
该书“擅自”出版后,哥在倪光南院士那里真有点不好交代,他一再问我对方出版前没有跟我通气吗?倪光南院士顾虑别人未经他把关出他的书在里面“布雷”——他怕有人给他挖坑陷阱他。
对上述工作之报酬倪光南院士让我“开个价”,我就说您随便。
“你跟我还客气啊?”我确实不好意思,因为君子耻于言利嘛!另外呢,头两年有一次跟他和朋友一起茶聚的时候,我曾经听他讲过:他头年买的联想股票20多万,翌年升值到了150多万——时为屌丝新闻民工的我,对150多万认为是土豪了。所以,我居然傻不拉几认为倪光南院士身家150多万,因此,我连猫咪小开口都没有。哈哈。倪光南院士看我拒不开口,就问我:“你以前(最高)挣多少?”“我说1万多”——我当杂志主编就这个薪酬。他对此不相信:“不可能!你这个水平怎么才这么些啊?”我略为无奈地说:“媒体就这样!……”然后他说:“我至少给你这么多,然后再看,怎么样?”边说边向我伸出不止一个指头,我说:“行。”他说“那就成交!”
我当时对他说的“成交”感到有些不适——成交是做交易,但我是跟您合作啊,而且是首先因为正义感才跟您合作啊!
当我问他我对外怎么介绍自己身份时,他说随便你。之后,我在帮他接洽媒体等时,一般说是倪光南院士助理。再后来,他要隐匿我为他工作的信息,就让我说是他朋友……
2014年2月下旬,我在网上搜索联想资料时,无意间发现倪老师夫人持有君正股票两千多万(股还是元记不清了),当时就把我惊到了,因此。得悉其股票信息时,令我眼睛开光!
关于联想创办之辩
2019年5月,我在中科院计算所档案室呢,查到的计算所创办联想原件复制见给大家看一下:
关于联想创办的投资的问题啊,包括资金、土地和人员等,有一种观点,说公司注册的时候实际注册资金未必全部到位,我觉得也是——但计算所投资创办联想板上钉钉,因此,联想既不是柳传志创办的,也不是倪光南八万美元购买电子元器件投入创办的!
但无论柳传志还是倪光南,都是联想重要创始人。
柳传志据首,虽然开始两年他是联想第五负责人——作为副总的他在跟副总张祖祥一起邀请倪光南加盟联想时,主要是他跟倪光南谈(倪光南告诉我说“因为柳传志会说话”)。但他接任总经理后领导联想开发出联想微机等诸多创新科技产品,成就显著,所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也是实至名归!(关于获奖,即便我过去撰文批判柳传志期间,也从未否认抹杀他的功劳)
倪光南虽然在联想创办一个月后才加盟,但联想起家却是依靠他主持研发的联想式汉字输入系统(联想汉卡)掘得第一桶金。作为联想早期技术团队领军人物,他具体操盘领军开发了联想一系列科技创新产品,“功高盖主”(倪光南资料的意思)。然而,也因为他跟柳传志之间爆发的“倪柳之争”导致联想技工贸发展路线半途而废,不仅导致联想从此与重大科技创新基本绝缘,他自己此后也再无科技创新之重大建树……
文件其中有一份就是总经理王树和写的,落款是职务姓名
另一份是柳传志写的,而柳传志写的这份申请报告是修房子,他有签名,但是没有职务头衔。他们在考电子版给我的时候,把他的名字给抹去了。查资料之前档案室说联想的资料比较敏感,所以查联想的档案都需要开介绍信,然后要层层的往上报,报批计算所长同意。所以,前后跑了两趟。
报告落款原有柳传志签名,为此,我撰文称柳传志分管后勤,于是,后勤副总柳传志头衔在网上传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过,柳传志报告里面注意看一下,确实说了我们在两间18平米小房子办公谈业务。这说明呢,联想早期可能只有两间小房办公。倪光南等后来加入的员工确实还是在计算所办公室办公。所以柳传志说20平米小平方创办联想,也不是空穴来风,但确实有些宣传过头——毕竟第一个月公司没有实际项目起来,第二个月倪光南加盟之后,才正式开展业务——而倪光南应该没有在小平房办公、作为计算所副研究员兼联想总工程师,他依然在计算所自己原来办公室办公。
大慨在2022年元月跟倪光南见面时,谈话中他告诉我联想“开除”他后,还想占用他办公室做“实验室”(撵走他)。时任计算所所长高文保了他,高所长对联想说,你们要实验室我另外给你们安排,他这个房间条件不好……
不过呢,我现在认为,当时联想已经跟计算所合并,成立联想中央研究院,联想只接受40以下科研人员,其余人员划归联想(计算所)二部管理、全部自谋职业。倪光南已经跟联想解除聘用合同,显然属于自谋职业之类,当然不再享有联想计算所办公室资格,所以撵他走似乎也合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柳传志是联想的重要创始人,但不是唯一。
2014年,我采访了中科院计算所一位原中层负责干部,他回忆说,一次中科院有关领导来参观所办企业,当面给计算所的干部说,告诉柳传志,不要再宣传什么20万创办联想!这些年中科院、计算所给了他们多少钱?给了多少支持?帮他们贷款等等……同样,这位负责人还说,一次有位副所长也跟联想的人说,回去叫你们柳传志给计算所多发点奖金,所里帮你们支持多少资金?你们也不回报一下?
……
不过,采访这位原负责人两个小时,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柳传志这些年还是不容易,终于熬出来了!不过,对倪光南的问题,做得有点狠(过)了。你把人家开除了就结了,连股权也给人家剥夺了……”对于原负责人所说的前半句,我没敢汇报给倪光南听,怕他不乐意、影响他们之间关系。我仅仅汇报了该负责人为他股权鸣不平,让他觉得该先生是“自己人”哈哈。至于该先生赞同柳传志把联想从中科院掌控中脱离出来(他认为中科院能领导科研但管不好企业,当年院办所办公司除联想等少数几家外大多不理想),而他提到某律师(倪光南律师)也赞同柳传志的做法则令我感到意外——因为某律师在倪光南面前同仇敌概指责柳传志别有用心把联想从国有变私有。不过,关于这个问题,我依然没跟倪光南汇报,同样避免制造人际之间的矛盾。
2014年,我刚开始接触联想资料时,博客中国方兴东建议我采访柳传志,但我顾虑倪光南会因此不爽,加上不信任柳传志——在联想创办与起家问题上夸大和不实宣传,就放弃了(当然、柳传志也未必会接受我采访)。
说到柳传志自称创办联想,其实也是一种说辞。同样,柳传志不止一次说倪光南同志发明的汉卡、老倪研究的汉卡、倪光南的汉卡——这种说法比较夸大,其实是在捧场宣传倪光南。而柳传志的“倪光南是1、其余人都是0”之说,在抹杀团队作用的同时,更是把倪光南捧到极致……
不过,倪光南本人也好,他给我的材料也好,从来没说过倪光南发明了汉卡、倪光南研究的汉卡。资料说的都是他主持研发的汉卡。所以,我撰文好像也从未说过倪光南发明汉卡之类……
倪光南,1984年12月任联想总工程师,联想式汉字输入系统研发主持人。
1984年11月联想成立,之后,副总经理张祖祥、柳传志邀请倪光南加盟,当时,主要是柳传志跟倪光南交谈,“因为柳传志会说话!”我曾询问过倪光南这一细节——这就是“柳传志邀请倪光南加盟联想”的过程。
关于联想国资流失真伪
关于联想国有资产流失,我也看到有律师提出异议——我奇观他们怎么不找我理论,在此,我欢迎大家前来反驳!先谢为敬!
2009年9月,卢志强的泛海以27.55亿元的价格,受让国科控股所持的29%的联想控股股权。容易算出,这次股权转让中,联想控股净资产仅被估值为95亿元。转让后股权为:国科控股36%,联想职工持股会35%,泛海29%,公司从国有控股变成民营控股。
事实上,联想改制当年曾被主流媒体《财经》杂志等质疑违规、是为泛海量身定做。因为那次股权变更未公开竞标,被视为暗箱操作。
不过,我查到联想首发债券时,201年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公开发布的评估报告(见下表),联想控股2009年的总资产为872.6亿元,资产负债率82.39%,故净资产为153.7亿元,远超过了95亿元。按此,2009年泛海应该出44.6亿元才能买到国科持有的29%股份,而实际上它只出了27.55亿元,等于国科白送给了它17亿元!
分析师:戎伟伟,高利鹏
联合资信评估报告我不是采信倪光南的观点——倪光南材料指称联想改制国资流失,但并无上述具体内容。
更重要的是,联想融科置地房地产项目是不折不扣的国资流失。
律师对联想国拨地变房地产派人进行了相关调查。
根据倪光南提供的资料,我曾撰文:
1998年9月7号,中科院颁发文件,确定联想接管计算所的八万平米国拨地,进行重新规划、建设联想科技园。
在一段时期里,联想集团和计算所不分家。当时的宣传说,“2000年,中科院为进行科研体系改革,将计算所二部和联想以及计算所所在地的8万平方米地皮统一划给联想管理,由联想负责在其上建科技园。”
2000年,联想科技园作为高新企业孵化器项目获得北京市政府批准。
但是,2008年8月18日,在计算所国拨地上破土动工、2001年12月18日建成的项目,却并非作为高新企业孵化器的联想科技园,而是高档写字楼——联想控股集团下属融科置地房地产公司的融科置地中心A座。
不过,我自己调查辗转问询到时任计算所四位副所长,他们都表示关于那块地搞成房地产是柳传志、曾茂朝一手做的,具体信息不知情。同时,他们都以各种理由婉拒我的当面采访。
此外,联想占地计算所搞房地产,确实对计算所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计算所一直有人在上告。
“这是中科院干的坏事!”2014年6月的一天,我在中科院计算所倪光南办公室与该所行政部门一位科室负责人相遇。当倪光南与她谈到联想与计算所有关问题时,这位负责人抱怨,“中科院凭什么把计算所的股份拿走?计算所那么多土地都给联想拿去了,计算所都没有地盖楼了。”“联想现在跟计算所一点关系都没有啦,以前联想每年都要给计算所分红一两千万,今年就不给啦。”
综上所述,联想国资流失板上钉钉。
倪光南院士请我帮发内参
大约在2009年11月吧,倪光南院士曾请我在知春路一家酒楼的包厢吃饭、就我们两人。他给我一些联想改制与侵占国拨地搞房地产造成国资流失的材料,让我帮忙找《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内参。
不过,我找《人民日报》社人民网总编何加正老师,他看过资料后说,国资流失情况比较普遍,联想还不算严重的…… 所以内参没发。
我找老友新华社经济信息中心主任陈峰帮忙,我跟他是在2003年参加活动认识的,其时他在新华社北京分社当记者,新华社同样没有发内参。
此前,计算所筹备建所六十周年所史展,倪光南院士把我推荐该行政部负责人,帮他们编辑所史展文字资料——乘机把倪光南揭批柳传志的私货塞进去,但计算所没怎么上当,最后定稿基本上没有采纳我们增加的东西——我当时有些失望,哈哈哈哈哈
不过,通过那次与计算所行政部门负责人意外相遇,我才知道联想并非如倪光南之前屡屡所言:“计算所创办联想投入巨大,如今一分钱看不见(没回报)!”但由于自己之前浸淫在倪光南资料之中不能自拔,对联想每年回报计算所一两千万依然不以为然,其实,回报够不够,只有计算所的人才有资格评判。
当时,那位行政负责人还跟倪光南院士探讨联想的问题,然后说:倪院士,您和柳总都是我们计算所产生的杰出人才,现在我们不希望你们两位老人之间再发生什么纷争……
后来我写批评联想的文章上网后,这位行政负责人还打电话给我,有责怪的意思,认为我“挑事”。我当时理直气壮、慷慨激昂和热血沸腾地告诉她我是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 后来她看出来,我不是那种无事生非的人,而确实是凭着一腔正气热血,但是呢,她觉得没法跟我解释有关事宜,也就算了。她问我能不能把引用的计算所官网一句话去掉?不要让别人误以为是计算所支持我写这篇文章,我后来删除这句话,不过,这句话不是抨击联想的。
联想除了在给计算所“分红”外,计算所原部门负责人告诉我,联想一直在给计算所二部的原联想离退休人员发工资奖金(他们同时还领取计算所的一份退休工资)——所谓计算所二部,是当年计算所改制、划归联想管辖(成立联想研究院),联想只接受40以下的骨干,其余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划归新建立的二部统管,未到退休年龄自谋职业。计算所划归联想部分被计算所老员工他们称为“新所”。但倪光南(估计因退休同属二部管理)对联想给他们发工资不与认可:“我们研究人员属于干部、都是国家体制内编制,所以工资是国家发放……”倪光南院士的话确是也符合事实(他被联想解聘,所以没有联想发放的退休工资、只有一份计算所退休工资),不过,截至2023年4月5日获悉信息,联想每年节假日都给计算所(二部)离退休人员发放奖金,原联想离退休员工全年累计发放六七千元,其他计算所离退休员工按退休时间五——七千不等,2000年以后退休的发五千元。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鉴于此,计算所“投入巨大”(倪光南话语)创办联想,不是没有回报,而是回报大小的问题!
联想研发与团队是“倪柳之争”的受害者
图文无关。
联想因为倪光南主持研发的汉卡掘得第一桶金,柳传志因此对倪光南也奉若神明、言听计从。联想因此制定了技工贸发展路线。
“倪柳之争”后,估计柳传志忌讳谈到倪光南对联想到贡献,就改称联想是贸工技起家……
柳传志在联想创办与起家方面不实宣传,给倪光南授人以柄,进而让我完全相信倪光南的说辞,最后把柳传志当成联想技工贸发展战略夭折的罪魁祸首,长达数年对他进行口诛笔伐,直到在全国掀起批柳浪潮,这确实是个大悲剧!
可这一切怪谁呢?虽然今天我意识到了对柳传志联想存在过度批评批判,但我出于社会公义,并且是被倪光南、柳传志“合伙”误导,因此,我除了纠正我之前的不符合事实的判断之外,无可指责!
有鉴于此,我在这里特别说明,所谓柳传志败坏联想芯片研发等等不是事实!
我现在认为:柳传志把联想“技工贸”发展路线改为“贸工技”战略是“倪柳之争”后的无奈选择!
按我采信的倪光南的资料,联想开除倪光南、废除总工程师职位、解散科研队伍、废掉程控交换机项目、终止芯片研发等等,全是倪光南一面之词,所以未必符合客观事实,因为,倪光南的说辞、资料也可能与事实不符!
此外,我从未理性对待柳传志联想方面的观点,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无论柳传志还是联想高管,都曾经解释过联想为什么从技工贸改为贸工技——但现在我认为就是因为“倪柳之争”!
2022年初,我在某个场合跟计算所一位当年的中层干部交谈,他告诉我,当年,在“倪柳之争”中,联想副总们全部站在柳传志一边……
我在《联想卅七年……》书里写到:“联想从1984年到1995年的技工贸黄金十年。”并如数家珍介绍联想到诸多科技成就,但是,今天我认为,事实上,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倪柳之争”划上句号。
我曾撰写过《柳传志的七大失策》、《联想不做芯片 全在柳传志败坏》等等文章——其实完全是采信倪光南资料和观点、仅仅是感性认识之结果——因为我没有进行事实调查,没有征询柳传志和联想方面的观点,所以,我现在纠正我之前存在的偏颇认识与观点!
事实上,柳传志变更联想技工贸战略为贸工技战略。根本原因在于倪柳之争后,柳传志已无可能跟倪光南像从前十年精诚合作再续联想技术辉煌,而柳传志自身不懂技术,用他的亲密下属的话说“柳总确实对技术缺乏审美力”,因此,我认为他应该自知难以驾驭技工贸战略,不得不搞贸工技……
当然,柳传志自身不懂技术,导致他对科研创新缺乏足够的认知,这集中表现在1998年3月,柳传志发表在《计算机世界》杂志的“贸工技、三级跳”文章——这是一篇观点认识本末倒置的奇文、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没有技术研发产品,哪来的销售市场与业绩?
2020年的一天(具体时间忘啦),倪光南约了几位联想早期员工、包括联想386主机设计主持人(这位老先生基本没怎么说话)跟见面。这些老员工已是八旬左右,跟倪光南一样都没有联想股权。其中一位老人说,当年,曾听到柳传志在销售部们开会,他对员工说,他们技术研发人员都是孙子,我们才是老子,因为是我们帮他们卖出去产品……
柳传志对技术研发认识的局限,也许导致他在联想股权分配中忽视技术研发人员的权益——这样是引来倪光南深为诟病的地方。
此外,柳传志不懂技术,在担任计算所所长期间也尽显对科研领导的外行。
1994年,中科院委托联想对计算所实施企业化管理,柳传志兼任计算所所长。但联想对计算所的企业化管理不仅无助于所里的科研,反而造成了负面影响。
“柳传志在担任计算所所长期间(包括担任理事会主席)时,人心不稳,大家都不认可他当所长。”接受采访的计算所职员工边压低声音告诉我,同时,边瞧瞧旁边有人注意没有。2015年的一天,我前往中科院计算所,采访一位有着十几年所龄的资深员工(没告诉他是倪光南推荐采访的),在所内咖啡厅与他深入交谈,他说,“当时,曾经有个著名研究员想要离开计算所,但别人劝她,李国杰半年后就要当所长了,你别走。”
在李国杰的眼里,计算所就是中国科技研究的“国家队”,就是以国家科研任务为使命,而不是企业研究院。所以,李国杰对联想“托管”计算所,很不以为然……
根据倪光南的资料:
1995 年 6 月 30 日,联想集团免去倪光南总工程师职务。与此同时,联 想撤掉“总工程师”职位,宣称这是“前苏联体制的产物”,将永久废除。此后多年联想公司都没有 CTO 之类负责研发的高级领导。原来研发中心的所有人员全部都被下放到事业部的研发部门,由事业部总经理领导。
上述文字叙述吗,恰恰说明联想研发与科研团队是“倪柳之争”的受害者!(阅读这些资料的当时我并未理性地认识到)
1996 年到 1997 年间,联想曾经宣布由许志平领导技术中心,不久又解散了该技术中心,从此联想的研发主要为销售市场服务。联想更重视通过市场、营销渠道的整合来实现,早期参与联想技术研发的骨干基本都离开了。
在笔者看来,联想改弦易张正是“倪柳之争”不可开交的时候,那么,没有比较就没有发现,对照之前十年倪柳合作蜜期,很难不对这两件事产生联想……
倪光南院士的律师很牛
倪光南院士告诉我他聘请了一位很有分量的该律师,因为之前先后聘请的两位年轻该律师不敢跟柳传志对簿公堂。后来,我因为跟这位该律师理念不合导致严重误会与冲突。
那天,倪光南院士还告诉我约时间跟他律师见面,商议写书事宜。
后来的周末,倪光南院士电话通知我去他家,他说梁宁(他的前助手)也要来,梁宁还邀请了蕾一块来。美女蕾曾为《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某创业杂志副主编。
律师已经七十多岁了,背景很强悍——该律师的背景决定了他不用惧怕柳传志,倪光南院士需要找靠山,而我,倪光南院士知道同样不用惧怕柳传志,因此也算“靠山”了。
一次,该律师告诉我柳传志把倪光南开除后——联想与计算所合并,联想只留下40以下的研究员成立联想中央研究院,其余人员自谋生路。倪光南也需要自谋生路,但当时,有不少院校单位邀请他加盟,可他坚决不去,所以,没人给他发工资——我闻听后曾暗自为他伤心几近落泪……
那天,第一次见到梁宁以为她才二十七八岁,当然,蕾也是二十多岁。
当年的梁宁小姐姐与蕾,大概美好得就像介个样纸,吼吼……
特别要说明的是,梁宁是无意间改变我对柳传志看法的第一人,而且有点关键。
我们六个人(该律师夫人也在、但不参与意见)先在倪院士家里聚谈,然后再去酒楼包厢吃饭。倪光南院士不无得意地告诉大家他们上书获得批示的事情吗,并说上书八百多字,大领导批示两百多字,边说兴奋表示他都把批示背下来了,还要给我们演示背诵。
谈到倪柳之争“翻案”,他底气很足,甚至说参加活动碰到刘韧(《中国企业家》杂志前记者,曾采写报道《柳传志心中永远都痛》(批评倪光南)。他说刘韧向他道歉,所以,他安排我以后去找刘韧写书面检查……
梁宁和蕾因为没有跟该律师交换联系方式、之后没有联系(听梁宁说的)所以,没有参加写书、之后没有参与聚会。以后,都是倪院士、律师和我三人每月聚会两三次、老律师年轻美丽的夫人每次都来,但不参与意见。
2014年,我的工作比较饱和,一方面要协助倪院士工作、搜资料查资料、加工演讲PPT、撰写初稿或整理讲话稿、接洽媒体有关采访事宜;另一方面要看联系资料,准备写书——从2014年年初开始,我全部阅读倪院士给的联想资料,之后网上阅读下载和购买相关书籍,阅读合计几百万字联想有关资料。(目前手上有关于联想的一二十本书、关于华为的十几本书,这些书少数通读、多数翻阅参考。)
小哥哥有点忙ing,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过,倪光南院士的律师因为七十多岁老人,不会用电脑、也不熟悉上网,所以,观念有些老旧,关于写书,他提了个建议:
他说,写书之前,先把书稿内容的文章放到网上,如果网上阅读效果好,则可以写书,如果网上阅读效果好,就没必要写书了——意思检验我的水平如何.他说,先写一篇文章放网上,如果第一篇打响了,以后就会接着效果好,否则后续文章就没人看——我也不跟他解释,知道他是按照以前报纸系列报道思路考虑问题,观念已经过时。
其实,我内心不想在网上发布(批判柳传志联想)文章,此前博客中国专题文章,是因为参加研讨会、算命题作文。我觉得写书不一样,属于学术探讨、读者都是知识精英,在特定范围讨论问题。
但倪光南院士律师的建议,被倪光南采纳——他对靠山律师奉若神明、言听计从——每次聚会他都会准备高品质礼品、高档手机(送律师夫人、她也替倪老师管账)、名酒等,但我没份、搞得我很嫉妒,哼!
当时,倪光南院士与律师问我文章署名用笔名还是真名,其实我想用笔名,但我误以为他们希望我用真名(真实性高),就回答真名,从此我基本上都是实名撰文批评柳传志联想。后来,他们让我用几十个化名轮番写稿,但我没照办,因为我已经实名,再用化名感觉不够光明正大,尤其用几十个化名更是觉得见不得阳光、不正义!
在我之前,有位媒体同行(名字不能说)帮倪光南院士工作,他毕业于北大清华之一,曾为《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倪光南院士说因为他觉得文章写好没地方发表(有关倪柳之争文章传媒不刊发),可能觉得没有成就感吧,就没再继续为倪院士工作,所以,我接受的联想资料全部都是现成的电子版文档,我仅仅是在此基础上编辑加工或补充资料而已。当然,我后来也有一些采访充实进去。
不过,我觉得在我之前,网上似乎比较平静,因为我的文章上网,引来一些回应,比如帮柳传志联想辩解之类,我便乘机与之辩论——反正最后都要写书,现在写了,以后集纳出书就是(事实也如此)。于是,在一段时间隔三差五就有文章上网,最后形成一系列“揭批”柳传志联想的文章。
2014年6月,我在网上撰文联想华为比较研究,首发代表作是《华为和联想的新“龟兔赛跑”》。
一开始,我写好稿子给倪光南院士审阅,但他时间太拖拉,而且每每不间断不过提出细微修改意见(都是鸡毛蒜皮之类),他完全没有新闻时效概念,等他最后定稿,已经水隔三秋,错过话题讨论时机。倪光南是完美主义者,凌志军先生《联想风云》里描述倪光南对汉卡的优化就是精益求精、不断细微改进,但当每款汉卡投放市场,销售人员费力推销刚有绩效,后继升级版汉卡又推出,销售人员不得不再次给人推广——“你不是说这款汉卡是最好的吗?怎么又出新款啦?销售人员很尴尬,于是,对倪光南颇有抱怨,很好玩吧?哈哈哈哈哈哈
跟倪光南律师谈及稿子情况。
后来,我写稿干脆不给他看,久而久之,大多数文章其实实现未经他过目,包括我写的《意思表示不真实之倪光南道歉》(我知道他违心检讨道歉)等等。
我撰写了一系列关于联想的文章,主要批评联想发展路径错误,我把这些文章转发到博客中国教主方兴东的微信IT老友群里,进而引发激烈争论……
猜猜这张图、图中可爱的乌龟、兔纸是谁的杰作?哈哈
——被迫转入“地下工作” 呜呜呜呜呜呜……
当年,倪光南院士曾公开给柳传志道歉并承诺不再上告与翻案“倪柳之争”——尽管现在看到他当时完全是虚假承诺、“意思表示不真实”。但是今天,如果他自己不站出来推翻当年的承诺,辣么,该承诺依然具有法律效力,我说他“意思表示不真实”不具有法律效力——仅仅帮他挽回颜面而已。
有鉴于此,倪光南院士几乎从不敢公开对“倪柳之争”翻案,只能借助别人帮他一把。司马南有关联想视频节目引发轰动后,明德傻兮兮地给我打电话,叫我让倪光南院士赶紧站出来对垒柳传志,一举把柳传志“推翻”,我觉得他想得太简单……
因为实名撰文批评柳传志联想,倪光南顾忌别人会觉得是他在背后起作用,于是,便隐匿与我的工作关系,当然不能代表他出席有关活动会议论坛。只有跟联想有关的活动,才会让我参加,并且也不会介绍我跟他的工作关系——即便他几十年的亲密朋友,他也隐匿我的“身份”。
2015年3月,我开始动笔撰写倪光南院士“钦定”的书稿《联想30年……》,但其内容主要对标联想,没有涉及华为。
事实上,我是在偏听偏信倪光南材料的基础上做这书目录的,比如前述凌志军、刘韧和迟宇宙的几本书,他们既采访了柳传志、也采访了倪光南或者对两边观点都熟悉,因此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根据事实理性做出的。而我,仅仅根据倪光南一家之言就做出“判断”——这本身就违背科学。虽然上述几本书我都仔细阅读过,但由于先入为主、带着节奏,把他们对倪光南的批评当成诋毁、污蔑——当时很奇怪倪光南为什么不起诉他们侵犯名誉权等。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才令我恍然大悟。凌志军先生在《联想风云》中说倪光南出尔反尔、言而无信以及自己说过的话都不承认等,我最初以为是“污蔑诋毁”甚至为此帮倪老师纷纷然不平,但当我自己亲身经历了倪光南出尔反尔、言而无信以及自己说过的话都不承认后,我才明白那些书对倪光南的批评并非杜撰。可惜,时过境迁,几本书中内容大多忘记,但对倪光南批评的倾向这个基调依然记忆犹新。所以,我曾经对这几本书的批评态度属于盲目之举。有鉴于此,这几本书应该比我写的批评、批判联想的文章、著作更为客观公正!
目录我一开始是发给倪光南院士,他看后认可了——那时,因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不便说)的原因,他该律师与我发生分歧和误会,导致他对我不再接受。我担心他会“作梗”。果然,他看后表情显示出一丝不认可,但想征求倪院士意见希望他来否决,可院士没发现他心思,说“我看了还可以”,该律师就无话可说了……
——喝了一顿鸿门茶
后来,该律师通过倪院士约我在茶楼商议事情——实际两人给我设局鸿门茶,哈哈。我到后该律师夫人给我沏上茶水就闪人了(我当时觉得有点奇怪),就剩我、该律师和倪院士。然后,该律师开始对我发难。
他以我为倪光南院士为起草的一封举报信落款时间错误为由,夸大其实地指责我犯下严重错误——其实此信是我在倪光南院士给我的一个他实名举报信的基础上增加内容撰写的,但疏忽没有更改原信的落款日期而已,这是鸡毛蒜皮的错误,何况举报信还不是定稿。
“你不知道你在和谁打交道?!”该律师“气焰嚣张”地说。他各种牵强附会地指责我,我其实根本就不在乎该律师,但害怕把他气跑了耽误倪院士的“伟大事业”,只好一声不吭。我一脸平静、波澜不惊地盯着他、让他滔滔不绝地哇啦哇啦…… 他反而激愤不已地身体颤抖,甚至还想抓起茶杯砸我。我纹丝不动,但只要他砸我绝对掀翻桌子!好在该律师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严厉表示今后跟我不相往来,他不会聘请我工作(之前谈过要请我写几本书),“至于倪光南是否还要聘请你跟我无关”(他其实暗示倪光南把我赶走)……
临走时,我就跟倪光南院士打了招呼就淡定离去。
不过,我去衣帽架拿外套,恰好该律师也去拿,他看我接近,七十多岁的老身赶紧闪身躲开、生怕我借机碰撞报复他。但他此举一来令我对他外强中干的姿态心里油生蔑视,二来也对他小看我的节操感到愤懑:我怎么可能因为一番“口角”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实施全武行?即便是年轻人我也不会动手脚!
这事的整个过程,倪光南院士在旁一声不吭地作壁上观,毫不为我主持公道,为此,特别令我失望!不过,从那以后,我心里丧失了对倪光南院士的尊重!
然鹅,此事的意外收获是因为不再膜拜倪光南,渐渐进而变得理性不盲从。尽管当时依然对柳传志“深恶痛绝”……
下面是跟该律师往来的相关邮件。
、
“半途而废的书稿”
2015年3月,我开始撰写《联想30年……》(现在叫“联想卅七年……”)这本书后,每章写完就发给倪院士审阅(因为跟律师“闹翻”了,所以,不发给他看)。
但是,在,《联想30年……》书稿完成第五章后,正逢“张院士获奖风波”在网上发酵。倪光南院士为此叫停我的撰写,他说张院士已经是院士、成果颇丰,即便不拿那个大奖也无关紧要。结果,获奖后网上评论90%是负面的,他觉得张院士有点不值得。惺惺惜惺惺,倪光南院士顾虑我的书稿出版后,会给他带来负面效应——此书虽然不是他的传记,但毕竟内容涉及他很多,所以,就让我停止撰写……
尽管我对倪光南院士言听计从,但我认为他的理由不是根本的真实原因,我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他的律师朋友起了作用,虽然我书稿没有发给他律师审阅(我们关系之前破裂了自然不管他了),但估计倪院士会跟他通气——而倪光南院士对律师言听计从。
倪院士曾经责怪我说:“他这么个人你还敢顶(撞)?!我都不敢顶他!不要说他骂你,就是他打你都是可以的(意思老辈教训下辈)!……”我当时听了感到十分惶惑悲催!呜呜呜呜呜呜,才明白当时他们是合谋把我教训一顿——虽然倪院士在一言不发,实际是支持该律师的行为的。唉,鹅 太难辣……
脑补一下下倪院士跟他律师合伙整治欺负我,像不像上图中的情景?呜呜呜呜呜呜呜.......
之后,倪光南院士推荐的人大多数不接受采访,估计听信他律师“谗言”,就责怪我不会说话,其实是人家不愿卷入争议。
后来我又跟他提起写书的事情,没想到他有些不高兴地说:“我从没叫你写书,是你自己要写的……”我当时懵了、无言以对——他老先生最初约我写书,可是召集一拨人聚谈吃饭呢(当时就大家见过面,没具体谈写书事宜)。
“打着红旗反红旗?”
说来凑巧,2015年3、4月份,头年底在IT老友群里结识的一位朋友得悉我在研究联想华为发展历史时,向我建议写一本书:“拿华为和联想来比较研究一番,看看在创新能力、管理实践、行业竞争力、国际化能力、企业智能化程度、产业链效应几个方面如何做大做强……多引用可靠事实、公开数据,避免争议!”
此时正好我停写了《联想30年……》,于是,我把朋友在微信上给我发的关于联想华为比较书的纲要打印出来给倪光南院士看。但,倪光南院士说:“这些还是让那些专业人士来做吧!再说,你也没有时间啊?”我当时很郁闷,倪光南院士认为我的资质不够创作这个著作…… 于是,只好放弃。
自从我开始撰写《联想30年……》后,倪院士把我原有的大部分的工作交给了别人做,我主要经历就是写书,但停止写书后,我有点无所事事,感觉以后再无机会续写,于是,打算“跳槽”。
2015年6月,我开始网上应聘,去一个新创杂志面试时,意外认识一个之前杂志的同事主持工作,虽然这次我两合作进行,但他后来找我帮忙,去福建晋江恒安集团帮他完成该企业创建30周年书稿后期工作。我专门跟倪院士请了十天假。在恒安期间,我跟同事说起为什么不想再跟倪光南院士做事时,聊天间、意外听到他说倪光南院士的“坏话”:“倪光南到处走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别人对倪光南院士的批评。
从恒安集团回来后,因为暂时没有更合适的工作,我就继续跟倪院士工作,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联想30年……》当时虽然“半途而废”没有写下去,但却为我后来创作专门批评联想的书《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打下基础和铺垫……
也因为撰写此书,我就继续为倪光南工作,并且,是倪光南院士此前从华为副总(现为轮值董事长)哪里要来华为电子资料约80万字、包括一本电子书。华为这些资料其实大多数在网上都有,但华为高管给的,就更权威了,说明他们认可了,我写书时就可以大胆采用而无侵权之忧。
2015年秋天,在IT老友群里,大家讨论起联想、议论起华为,有不少人对华为赞誉有加,对联想当年没有走上技术立业道路倍感遗憾。各种吐槽议论纷纷,不一而足……
于是,我跟好友再次谈起书稿的写作,当兄友得知我已经打算着手撰写时,再次对我授予机宜:“我是觉得写这个很有意义!深入研究一个企业很有价值。从产业影响力讲,联想华为都很大,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可借鉴之处。但是二者个性鲜明,具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研发组织、渠道、国际化扩张和品牌运作,内部管理和人才队伍组织,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方法和内容,差异很大,值得深入研究。”
好友的指导,令我眼界豁然开朗,沿着他指引的方向,我开始勾勒整个书稿的结构。与此同时,我再次征求倪光南院士意见,不过,当他刚看到目录时,有些委屈地说:“我请你做事,你还去帮联想宣传!”我便把目录最后关于“技工贸”与“贸工技”章节内容给他看,告诉他我后面在批评联想。“打着红旗反红旗?”当我回答“嗯”后,获得倪光南院士出书首肯。
不过,年近八旬的他,说出“打着红旗反红旗”这句很可爱的文革语言,反映出他的思想某些意识还停留在过去时代——脑海中的“斗争哲学”估计也挥之不去。而倪光南院士二十多年来似乎一直在像唐吉可德跟风车作战一样,对柳传志不依不饶……
2016年3月,我完成《联想做大华为做强》书稿初稿。我把他提交给倪光南院士审阅,但我和倪光南院士之间产生重大分歧——他认为应该做大幅的修改:一是对联想的好话说得太多,二是批评联想太隐晦、应该公开直白,他说你看网上已经公开批评联想了…… 我嘴里答应但没行动——此前我已经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协议,书稿内容无法大幅修改。我仅仅把管理部分的表述由第一人称改成第三方视点——因为倪光南院士说:你不能直接说,这样就等于你承认柳传志的管理,你应该借用他人口吻,表示你是在客观陈述、而不是认可!
大约一个月以后,倪光南院士发现我没有大的动静,就召见我。他建议我放弃这本书的出版:他说这本书吧,一来任正非看了不会满意,他觉得你拿联想跟华为比,属于牵强附会、联想怎么能跟我华为相提并论呢?二来柳传志看了也不会满意,因为你毕竟在书里面批评了联想,他肯定心里不愉快。再说,出版社还要跟你要钱(买书号)或者让你自己包销一、两千本。最后,倪光南院士款款地委婉说道,“我觉得这本书也不太合适出版……”
我含笑不语、一直不发表意见。其实,我这书不需花钱买书号、自己也不承担销售书,就只管写书,等出版后收版税。
我没有听从倪光南院士意见,因为这是我自己要写的书,为此,我坚持己见!因此,临出倪光南院士家门,他幽幽地对我说:“如果你要坚持出书,出了问题我不承担责任!”我点头说:“嗯”。
其实吧,当时倪光南院士不让我出书,却没考虑到我的心血付出,如果他给我二十万的补偿,估计我就不会出这本书了。但如今,感谢他对此书的“不杀之恩”,此书的收益大大超过预期……
2016年9月,《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不顺利”(此间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讲)地出版了,考虑到此书毕竟跟倪光南院士正相关——2019年8月的一天,在五道口一个酒楼包厢中,倪光南向新华社时任内参室主任杨兆波披露是他给我的有关联想早年资料写的这本书。尽管倪光南院士曾经反对我出版,我还是请出版社帮我寄样书给他
“陶勇,你的书我收到了!嗯,你还有没有?再给我一些(他以为我自己要包销一部分书)最近几天有好几拨记者要采访我,我可以送给他们……”一天,我突然接到倪光院士打来的电话找我要书——这令我喜出望外、非常开心!不过,当时按照我跟出版社签订的合同,第一次印刷出版后,出版社只给我八本样书,再多要我就得自己掏钱买(因为人家给我版税了,不能多白送)。于是,我就跟出版社商量,出版社就赠送了一小批书给倪光南院士,不过,他这180度大转弯令我始料未及……
他后来自己买了两百本送人…… 再后来,他高度赞赏、鼎力支持推介!
《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再版时,倪光南院士欣然为我撰写推荐语、并让我找他老朋友、四通文字处理机发明人王缉志先生等撰写推荐语。
因为认可《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对促进科技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客观讲述了计算所而不是柳传志创办联想的过程,褒扬了“技工贸”战略和批评了“贸工技”路线,倪光南院士为此不遗余力地积极帮助推广……
关于华为市值的“风波”
大约从2016年开始,到2020年,倪光南院士参会演讲PPT中的中外ICT企业市值排行都是我帮他做的。
从2016年开始,到2020年,期间有的年份每月一次做中外ICT企业市值排行榜供倪光南院士参会PPT使用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通过比较“伤害”联想市值低下,哈哈哈哈......
而华为市值一万三千乙美元,是我根据网上一篇业内分析文章披露的数据采信的。结果,倪光南院士根据我的市值排名参会演讲后,引起舆论关注和争议。其时,虽然倪光南院士没有跟我交换意见,但看到不少质疑观点和分析反驳文章,我也感到采集的信息似乎有点唐突。尤其在网上大量转发倪光南院士演讲内容,褒扬华为市值全球第一之后,居然把我早先采信文章给覆盖了,再也无法找到。我捉鸡万一倪光南院士跟我求证信息来源而无法提供落入尬吹境地,好在倪光南院士一直没跟我“对质”,一颗悬挂多日的忐忑不安之心,才渐渐归于平静。
但是,没想到时过境迁、一切归于平静后,倪光南院士专门给我电话问起华为市值一万三千乙美元数据应该可靠吧?我便告知事实真相,他回答说没关系,就是一种判断。然而,令我喜出望外地是,就在我们通话后不到一周,网上一篇分析华为市值一万三千乙美元靠谱的文章再次粗线,于是,我欣喜若狂的微信转发倪光南院士,他回复OK,此事终于尘埃落定!
改变我对柳传志看法的人们
“他(柳传志)就是个商人!”第一次听到这样说的人就是梁宁,2014年9月18日,我在撰写《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时,曾找过梁宁请她帮我提一些参考意见,当谈到柳传志时,我说“柳传志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算什么企业家?他就是一个商人!”“企业家应该是……”梁宁一口气巴拉巴拉说了好几个关于企业家的标准。
在谈到我正创作的《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时,梁宁认为觉得应该着眼于把联想、华为发展路径方方面面进行比较,通过华为执着价值追求,对中国产业发展、经济贡献的成功的因素揭示、联想以钱为本、三十年对中国产业发展与经济贡献无所作为的深层次原因挖掘(倪柳之争真相),才能写出经典之作,从而赢得读者青睐。所以,她建议书名为《2024联想陨落 华为常青》,但我觉得联想已经“陨落”,并且这样的书名出版社也通不过(太直白批评联想)。我说叫《联想向前 华为向上》,最后,跟倪光南院士说起这事,他干脆利落地说:“叫《联想做大华为做强》……
梁宁认为联想华为发展路径,恰恰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案例,代表两个方向。
梁宁一开始就参加了写书(《联想30年……》)聚会,当初她对柳传志联想还是持批评态度的。
也就在2014年9月那次我们见面吧,本该我请她吃饭,结果她很热情地说,“我是姐姐、我请你,我请吃新疆大盘鸡!”哈哈哈哈
第一次吃新疆大盘鸡就是跟梁宁蹭饭开始,但梁宁小姐姐吃鸡的姿势明显比介位小姐姐斯文,哈哈哈哈哈......
梁宁曾自誉为倪光南学生、从联想跟随倪光南投身自主创新研发芯片——2000年至2002年作为倪光南助手参与了方舟CPU、永中Office等自主IT系统工作。
梁宁对柳传志的态度后来有很大改变,中美贸易战初期,她参加一个活动跟北京市一位前副市长相遇。副市长对梁宁说,在中美贸易战这种大背景下,倪光南跟柳传志还在你争我斗的,是不是应该放下纷争一致对外啊?于是,梁宁就约我喝咖啡,让我去跟倪光南说,跟柳传志和解。我回去以后倪光南汇报,他拒绝了!
再后来,我把自己在网上发布批评联想柳传志的文章网址发给梁宁时,她不满地说:“你们这样很危险!”吓得我小心肝一颤一颤的,说实话,当时哥有点森气,但是因为跟她的交情嘛,所以,就没有吭声,也没告诉倪光南、怕破坏他们之间关系。
再后来,无意间获悉梁宁还在跟柳传志合作开公司……
总之,梁宁的态度转变对我影响还是比较明显。
无独有偶,疫情前的一次去倪光南院士家里,他告诉我,联想杨元庆通过博客中国方兴东找他,希望跟联想方面和解,因为倪光南院士到处批评联想,对联想到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他们感到有些受不了辣……
倪院士跟我讲,他对方兴东说,他和杨元庆关系很好,他也不是针对联想杨元庆——可是记者报道倪光南每次参加活动、论坛和会议,总忘不了顺便把联想骂几句——关键还不是骂联想控股,哈哈哈哈哈
罗真、倪光南博士生,当年联想程控交换机的负责人。
我跟罗真联系采访是在2014、5年,当时,他表示对过去的一些事情不想说从而婉拒了。
第一次见罗真呢,是在倪光南院士的饭局上。那天,倪光南院士电话叫我带几本书去、就是《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去了发现除了一位华为前员工——得瑞领新存储芯片研发企业创始人张建涛,其余都是联想前员工。吃完饭,当问谁要书时:“我要”、“我要”、“我要”,开口的人全是联想前员工、他们是辣么理直气壮,哈哈。唯有张建涛老实巴交坐在那里不吭声,后来我跟他说回头给你递来!他说不用,我自己买一本。后来,他的确自己买了一本,在微信上发给我看。
那次饭局上,我正好跟罗真相邻而坐,我们也交流过联想话题……
第二次跟罗真见面,也是在倪光南院士的饭局。那次罗真一家三口来的,倪光南院士另一个学生一家三口也来了,倪院士把我也叫去了。
就在那次饭局上,谈到联想,罗真比较地自豪说联想1987年就研发芯片了……
倪光南的资料里说,“倪柳之争”后,柳传志收买罗真——罗真是倪光南博士生、联想程控交换机项目负责人,但我跟罗真几次见面、甚至单独约见一起喝咖啡,没觉得他被柳传志收买啊,其实他们关系很好。
2020年的一天,我跟罗真在奥体公园约见。
罗真对柳传志与倪光南一样,都是视为恩师——我曾问他有关“倪柳之争”事宜,他两边无伤地说,“倪老师、柳总都是我的恩师,有些事情我夹在他们之间,你叫我怎么说?!……”
罗真也赞成客观叙述联想创办历史,但说到“柳传志创办联想”时,罗真说:“怎么不是柳总创办的联想?你看看今天的联想帝国体系,不就是柳总的功劳成就吗?”(罗真此话我没敢跟倪光南说,怕他会挨骂^_^)
说到联想程控交换机,罗真说,“当时到处都在卡我们”说明其时的销售难度、被人为设障……
我跟罗真还有过一些交谈,但罗真说,两个人之间谈话,不足以让外人道也,我应诺。所以,我对两人交谈的内容,可能涉及其它方面,从未对外披露(包括倪光南),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必须恪守!
后来跟倪光南见面时,他很期待:“怎么样?跟罗真的见面……”我知道他很想得到罗真挺他的话语,但我没法编瞎话忽悠他,就支吾着过去,他也没再多问。
事实上,还有其他一些人士无意间改变了我对柳传志的看法,尤其在2022年7月跟倪光南院士“辞职”后(实际从4月开始就基本终止为他工作了),思考问题更加理性。
20多年前,曾读过一本书《控制论》(不是讲技术的、是讲人际关系的),其中讲到人际关系中的控制场效应,我觉得,脱离了倪光南的“效应场”,思考问题变得清醒理性了……
2018年中兴事件后,曾经跟随倪光南从事自主创新研发芯片的梁宁回忆了她经历的芯片行业的创业往事,撰写了《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文中对倪光南院士领军团队历尽艰辛研发出的芯片却因缺乏应用生态而无法推广的窘境让人无比唏嘘。
当时,我阅读该文后颇为倪光南院士执着芯片研发点赞…… 不过,去年我在读到一篇评述梁宁此文之文章时,作者批评倪光南“闭门造车”引发我的静心思考,是啊,没有产品应用生态不就是没有市场吗?那么,倪光南院士的市场前瞻表现何在呢?
我曾经撰文称赞倪光南院士富有前瞻、洞悉市场前景,亲自站台卖汉卡。事实上,技术前瞻与市场前瞻可能不是一回事,他能卖汉卡,未必能卖芯片。汉卡当时可以助力华人应用个人计算机,但芯片功能与汉卡已经大相径庭,其市场应用范围也大不一样,对于前瞻所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了。
无独有偶,2022年下半年,我在以前倪光南最初给我的资料中读到一封柳传志当年给倪光南写的信,信中“我就像你身上的肉一样呵护你,你却……”令我为之动容,感受到柳传志对倪光南的一片赤诚——多年前阅读时因为带着“节奏”对柳传志的情感独白不以为然!
社会上有关人士传言,倪光南欠柳传志一个道歉,我深以为然,的确,经过“跟随”倪光南工作八年的我,今天,感同身受地认为:倪光南恐怕是欠柳传志一个道歉!
张涛曾跟柳传志当过七年秘书,我跟未经谋面过的他是属于不打不相识,从IT老友群里跟我吵架,到加我好友以后,他有时候发现我批评柳传志联想,就会站出来反驳或提出异议。不过他比较好,就是始终保持谦谦君子的风范,没对我个人进行任何抨击。他只是对我的观点不予认同,所以我跟张涛惺惺惜惺惺。我的《联想做大华为做强》出版后,我还给他递过一本,但他办公地点变换就没收到,然后他说尊重原创,自己买了一本在微信上拍图发给我看。当然,我也买过他创作的《柳问》,因为我对柳传志有成见,没有全部阅读,但是我还是翻阅了,还选取了其中一些东西(正面内容)纳入我的《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书里面。
2021年年底我还跟张涛打了一个电话,我问他现在哪里高就,他大概办公地点又换了个地方,我表示想和他见面,但是他没有做什么回应、我也就算了。其实我的意思是,他跟柳传志当了7年秘书,我跟倪光南当了8年秘书,我们两人在一起也许可以合作写本书,把当年一些历史史实(倪柳之争)的真实东西告诉大家。
“人人都是柳传志!”曾经在IT老友群里,有网友对我说,后来,微信朋友圈也有朋友这样跟我说……当时,我闻听此言“义愤填膺”,觉得他们是在替柳传志文过饰非,但现在,我坦承:“人人都是柳传志!”符合当时社会客观实际,柳传志乃时代的产物。
作为联想重要创始人,柳传志事实上做到了不辱使命——中科院计算所创办联想的初衷就是为了赚钱解决计算所的经费缺口、而不是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联想汉卡等系列创新科研产品地出炉)是不求之反得、喜出望外之结果。
1980年,中科院经费被砍掉三分之一(实际应该给三亿两千万),如此一来,所有基础研究项目全部停下,连邓小平亲自批示上马的对撞机都停下。
这就是联想创办的大背景!
所谓联想创办的初衷是为了转化科技成果纯粹属于偷换概念——可惜我也曾经对倪光南院士此说笃信不疑——不过,联想确实在歪打正着意外获得转化科技成果的功绩后,没有继续发扬光大、最后因为“倪柳之争”半途而废。
事实上,柳传志在联想的运作是典型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做法,即多元化发展——当然,多元化发展在中国企业鹦鹉学舌美国GE等后很多铩羽而回、联想同样也遭受过不止一次失利、比如最近的联想农业遇挫,但并不等于联想所有投资都遭遇失败,比如科大讯飞等就很成功——据说最初投入十个亿,后来撤出——说来好笑,跟倪光南院士谈起柳传志联想从科大讯飞撤资后,他还在替柳传志联想惋惜:“你看嘛,要是不撤出……”倪光南院士意思不撤出收益可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根据倪光南的材料:联想1992年工作会议上即决定投资房地产,也同时上马倪光南提出的项目程控交换机与激光打印机:联想房地产开始于大亚湾,最后以融科资讯中心收尾(融科置地房地产败北),程控交换机项目功败垂成,仅有联想激光打印机硕果仅存。
事实上,导致联想技工贸战略彻底流产的根本因素是“倪柳之争”……
作为对科研创新缺乏“审美力”的柳传志,在商业领域长袖善舞,把赚钱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但在促进联想的自主创新方面跟历史上与联想重要创始人倪光南精诚合作领导联想科研团队开发联想微机、联想程控交换机、联想激光打印机和研发多款应用芯片相比可谓乏善可陈——尽管据悉联想投资企业也曾投资几十家芯片企业,更包括注资科大讯飞等科技企业,但比较联想金融板块,这才是柳传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之处……
柳传志的作为不是孤案,当整个社会都拜金、利益至上,急功近利时,大家都谋求挣快钱,而不是潜心追求科研事业,所以,相当一段时期,“人人都是柳传志!”
不过,“联想事件”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作为率先批评批判柳传志联想的人,体制内的朋友、中直机关的某位领导,国家强力部委的部门负责人都不约而同把我誉为“民族英雄”,但是我不务虚名,我要尊重事实。当然,我这些文章,也仅仅主要围绕“倪柳之争”讨论问题,基本不涉及其他方面——即对于“倪柳之争”以后的柳传志与联想运作方方面面,实际不予涉及。
倪光南院士“奔走呼号”遭质疑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在我看来倪光南院士主要属于“国用也”,因为他对于中国芯也好、自主创新也好,基本属于奔走呼吁呐喊。由于年事已高,他已经无法亲力亲为领军科研团队进行基础研发。
我所知道这些年他一直在发起成立中国桌面智能操作系统联盟等,头几年还在中关村租了一套房子作为办公室。与此同时,他一直在积极呼吁自主创新。
不过,关于倪光南为中国芯奔走呐喊坊间也存在争议。
最早是2014年底,我跟倪光南院士请假十天去在福建恒安集团帮原同事协助写书时,他就跟我说:“倪光南到处走穴!”
“你觉得X老师是不是不负责任?” “你觉得X老师是不是不负责任?” “你觉得X老师是不是不负责任?”前些年,一位业内人士一连问我三次,我没有回答。
我知道,他也采信了别人的观点,说倪光南院士仅仅到处呼吁自主创新,而没有脚踏实地地做实事。由于我被倪光南院士“雪藏”成为“地下工作者”。所以,有关他推动自主创新活动基本上既没参与、也知之不多。因此,我一时半会儿也没法帮倪光南院士给这位业内人士解释。
此外,关于倪光南院士呼吁信息安全,疫情前在江苏南京跟网络科技企业家饭醉时,对方说,他们把倪光南叫做“倪大嘴”,“他说什么我们不怕,美国就在什么方面卡我们……”我当时还调侃倪老师是“第五纵队”……
这些年,就我旁观者看,倪光南院士既没有业界追捧的那么奔走呼号、殚精力竭,也不是像有些人士指称的那样整天空喊、无所作为。
首先,倪光南院士频频出席各种会议论坛不是他自己主动参加,基本都是别人邀请去的,所以,他一年来回飞行几十次、上百次,不少时候都是参加各种论坛活动,他也因此被人称为“网红”院士。
而倪光南院士频频出镜跟一二十年前兴起的会展论坛经济密切相关。
会展论坛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和论坛,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论坛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
一般而言,主办会展论坛首先在于邀请嘉宾,而专家尤其是著名专家首当其冲被邀请——因为越是著名专家(层级越高)出席,越能吸引更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出席。比如,邀请倪光南院士出席,就可能邀请到副部级政府官员出席。
2023年2月以来,有消息称四大将撤出中国市场,事实上,在我的眼里,四大早就不是好鸟,它们不仅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伙同无良企业作奸犯科,在中国市场同样暗中大行不轨,比如普华永道审计的恒大等等……
更重要的是,四大会计师审计所参与中国企业审计可能损害我国金融安全,为此,2008年,我曾策划撰写一个金融安全论坛方案,凑巧的是嘉宾邀请跟现在论坛没有区别:
2008中国金融安全高层论坛策划方案
策划人 陶勇
一、引言
当前,中国金融安全正面临日趋严重的威胁,集中表现在:中国的会计审计业已经被跨国会计师事务所控制并试图垄断,中国的信用评估业务也被国外评估机构占据鳌头,中资企业境外上市的咨询承销亦为国际投行所垄断,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使中资金融机构的投资经营活动近乎无密可保。
本土行业当自强,面对国外同业的强势进逼,我们应该采取什么举措应对?这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本刊拟就围绕金融安全的有关话题,邀请政府官员、经济学界、法学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产业界人士(会计、评估、投行及相关行业)共同探讨,以图化解危机的举措。
二、论坛的主题设计
1,中国本土会计师事物所如何应对国际化挑战?
2,中国本土评级机构应该怎样积极拓展市场?
3,国内投行怎样加大业务创新,强化国际竞争力?
三、举办论坛的基本安排
(一)主办单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今日中国论坛》杂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中国会计师总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二)承办单位:
《今日中国论坛》杂志
(三)邀请参会的主要人员和单位:
(1)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XXX、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傅志寰,围绕“金融安全”问题作主题报告。
(2)邀请经济学家、法学家和业界人士与政府官员以对话的形式就“金融安全”问题发表主题演讲。
(3)邀请政府官员、经济学界、法学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产业界人士(会计、评估、投行及相关行业)代表参会。
(4)邀请主要新闻媒体作为支持单位参会。
四、媒体支持单位:
天涯社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浪网等等。
五、活动形式:
(一)论坛举办方式:
采用主论坛与分论坛模式,各种媒体将对论坛进行主题报道,论坛进行分组讨论:主题演讲与分组研讨相结合,通过专家演讲与观众提问的互动形式,使嘉宾、观众和媒体同时参与其中,实现真正的高层论坛价值。
(二)论坛时间与地点安排:
时间:论坛办期2天。初步拟订在2008年2月23——24日期间举行,具体日期将在2008年1月初正式出论坛参加邀请函中确定。
地点:开幕式在全国人民大会堂举行,分论坛与分组讨论、迎宾晚宴及酒会、大会闭幕及闭幕晚宴地点暂定。
参会对象:政府官员、经济学界、法学界、国内金融界等领域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以及产业界人士(会计、评估、投行及相关行业)。与会人数为250—300人。
大会主席:拟邀请XXX提任
专家顾问:拟请数位专家任“论坛”咨询顾问:
(三)会议安排:
日程安排:大会第一天上午:领导讲话,主题演讲。
大会第一天下午:举行三个分论坛(分别为会计、评估、投行)
大会第一天晚上: 迎宾晚宴及酒会
大会第二天上午:分组讨论
议题:中国本土会计师事物所怎样自强?中国本土评级机构应该怎样积极拓展市场?3,国内投行怎样加大业务创新,强化国际竞争力?
大会第二天下午:大会闭幕及闭幕晚宴
六、论坛参会收费标准
对论坛参会及资料食宿收费作如下安排:
参会人员每人收费3000元,除参加大会获得相关资料外,免费食宿(两天三夜)并参加迎宾晚宴及酒会与闭幕晚宴,其中住宿标准(三星级宾馆):每人每天150 元/标准间,吃饭:每人每天80元,就餐以等值餐券形式安排。
论坛主办方负责为来宾订购回程车船机票,费用自理。
七、论坛邀请人员名单。
八、论坛赞助方式:
(一)论坛独家冠名赞助
为了本届论坛的工作更加完善,使行业内特具有实力的本土会计师事物所、本土信用评估机构和本土投资银行能够充分利用论坛这个平台展示自身的形象、扩大其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本次大会组委会特邀请一家有实力的本土会计师事物所或本土信用评估机构或本土投资银行作为本届论坛独家冠名赞助单位,并以本届论坛独家冠名赞助单位的身份享受本届论坛的各种特殊待遇。
论坛独家冠名赞助单位待遇:
1、论坛所有会议讲台背景板明显突出独家冠名赞助商名称及标识;
2、在展会期间所有的登记及广告位处突出独家冠名赞助商名称及标识;
3、大会为独家冠名赞助商安排主题报告20分钟,并编入大会指定的支持媒体上发表,会议期间可安排发送独家冠名赞助商资料、礼品及宣传广告等;
4、研讨会期间免5人会务费用;
5、大会为独家冠名赞助商免费提供会刊版位彩色广告一版;
7、其他条件另议。
论坛独家冠名赞助单位收费标准为10万元人民币。
(二)分论坛独家冠名赞助
本次大会组委会特别邀请有实力的本土会计师事物所或本土信用评估机构或本土投资银行各一家作为各分论坛独家冠名赞助单位,并以分论坛独家冠名赞助单位的身份享受分论坛的各种特殊待遇。
1、分论坛所有会议讲台背景板明显突出独家冠名赞助商名称及标识;
2、在展会期间分论坛所有的广告位处突出独家冠名赞助商名称及标识;
3、分论坛为独家冠名赞助商安排主题报告20分钟,并编入大会指定的支持媒体上发表,分论坛会议期间可安排发送独家冠名赞助商资料、礼品及宣传广告等;
4、研讨会期间免3人会务费用;
5、为分论坛独家冠名赞助商免费提供会刊彩色广告三分之二版;
6、其他条件另议。
分论坛独家冠名赞助单位收费标准为6万元人民币。
九、现场硬广告(指赞助之外的纯广告投放) 序号 广告类型 价格 1 易拉宝广告 高层论坛主会场 3万 易拉宝广告 分论坛会场 2万5千 易拉宝广告 高层论坛主会场通道 2万 2 会刊广告 整版广告 1万 会刊广告 半版广告 8千 3 主题演讲 高层论坛(10分钟) 2万 4 论坛品牌形象展示台 20米展示台 1万 论坛品牌形象展示台 15米展示台 8千 论坛品牌形象展示台 9米展示台 5千
预期赞助、广告等共收入61.6万(其中预计200位参会代表,收费60万,扣除成本盈利20万)。
10、论坛预算
共计60万,其中场地费20万,嘉宾车马费10万,媒体车马费1万。参会人员两次晚宴及食宿费20万,会刊制作成本4万,其他等制作5万。
与此同时,我还策划了报道方案:
2008年1期独家报道策划
主题:中国金融安全濒危
策划人 陶勇
一、由头
当前,中国金融安全正面临日趋严重的威胁,集中表现在:中国的会计审计业已经被跨国会计师事务所控制并试图垄断,中国的信用评估业务也被国外评估机构占据鳌头,中资企业境外上市的咨询承销亦为国际投行所垄断,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使中资金融机构的投资经营活动近乎无密可保。
本土企业当自强,面对国外同业的强势进逼,应该采取什么举措应对?这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本刊拟围绕金融安全的有关问题,拟采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与产业界人士(会计、评估、投行及相关行业)探讨化解危机的举措。
采访主题一:中国金融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1,采访中国会计师总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调查中国会计审计业现状,了解发达国家会计审计业准入制度。
2,采访国内数家具有代表性的会计师事务所,从而剖析个案。
3,采访中国评估协会,调查本土评估机构生存现状,了解发达国家评估机构准入制度。
4,采访国内数家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机构,剖析个案。
5,采访中国投行协会,调查本土投资银行生存现状,了解发达国家投行准入制度。
采访主题二:
1,采访有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探究中国金融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根源、国家现行相关政策法规等是否“与时俱进”。
2,采访有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探求化解危机的方案。
采访主题三:
1,采访有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或通过互联网,搜集外国四大会计师所、三大评估机构和跨国投行舞弊案例,警醒我们不要陷入金融陷阱。
一般而言,邀请到级别越高的官员出席,就能邀请到层级更高的企业家(国企央企)、著名民营企业家出席。而层级越高的企业家出席,就能获得更多经济赞助与广告投放——这是一个多赢的结局。当然,专家官员实质上就成为会展论坛主办方的摇钱树——尽管主办方当然给相当级别层次的专家官员发放车马费,但比较主办方的经济回报,完全是“九牛一毛”。
而作为倪光南院士来说,参加会展论坛,可谓一石数鸟。
首先,可以为推动中国芯发展、自主创新呼吁呐喊!
同时,可以借机批评柳传志联想。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院士,各省市争着赶着邀请他开设院士工作站,但他在各地或企业中创建的院士工作站就我知道也仅仅只有五六个,不像有的院士到处搞院士工作站敛财,最夸张的院士居然创建八十多个院士工作站,结果被公开被点名批评。
各地创建院士工作站后都会投入相应资金,动辄每年百万、甚至千万上亿,院士自然可以获得相应报酬——至于倪光南院士本人接受与否另当别论。
好几年前,我在报上看到倪光南院士领衔主持的几个研究课题,国家拨付经费共计上千万,作为项目领导者,当然会有报酬。
倪光南院士是百度聘请的专家、拥有天津市政府等省市专家顾问等几十个职务身份头衔,但这些职务身份头衔未必都有钱,比如他发起成立的中国智能桌面操作系统联盟可能不但没钱买,还会自己贴钱进去——但倪光南院士绝对不贫穷,相反,绝对富有!仅他持有的上市科技创新企业君正芯片股份价值数千万元,用他自己的话说“钱够花了!”
倪光南院士2014年就说过,联想那些“应得”的股份,即使给他,他也花不完……
就在2022年3、4月份,一位国内知识产权界的年轻专家积极热心地想要发起成立“倪光南创新基金”——资金来源通过起诉联想为倪光南要回当年“应得”的股份。这位北大文科毕业的哥们邀请北大法律系出身的资深律师参与,他联系我请求倪光南院士授权他们提起诉讼,但倪光南院士婉拒了。
关于倪光南院士“贫穷”话题,源于我发布的一篇文章《夏颖奇 致敬倪光南》,但是,我之所以发布该文,是感动于倪光南院士“拿出八万美元”购买电子元器件回国科研——此前倪光南院士给我的资料购买电子元器件回国科研,但没有八万美元的记载,倪光南院士也从未跟我提及此事——我误以为是他“谦逊低调”,进而为他的“高风亮节”深深打动——尽管我对倪光南院士在某些方面持批评态度,但本着“实事求是”精神,觉得优异之处就该褒扬,于是在该文章明显带着些微瑕疵的情况下,上传到我的微信公号上,制造了一个惊天大谎言,甚至可以说是政治丑闻——它无意间抹黑了中国的院士制度、抹黑了中国的人才制度、抹黑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当网上铺天盖地出现倪光南院士“贫穷”、“困苦”和“潦倒”之类文章时,我才发现自己不经意间犯了一个大错!
因为,把堂堂中国高科技领域旗帜性人物、中国IT产业潮流领军者活生生“沦落”为三无人员——无车、无房、无存款,整个一个赤贫阶层人员,惹得一众人马为之落泪伤心,甚至还要奋起募捐、替老先生买房安身立命……并非我的初衷——最根本的这完全悖离事实——我不在乎人们说倪光南院士贫穷或是富有,我担心忧虑的是“院士清贫情景”给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传递负能量、破坏未来一代的进取心——院士功成名就、至高无上,可却落得个捉襟见肘、穷困潦倒…… 那今后谁还去当贫苦潦倒、落魄可怜的院士、科学家?当腰缠万贯、亿万家财的影星、网红不是更好吗?
倪光南院士现任小秘那倩指责我用金钱误导青少年,并说现在依然有些院士生活“贫穷”(大概意思),我对此确实不信,但也没法反驳,因为我不掌握有关信息。
倪光南院士固定收入确实像他说的那样,一万多元,但他的非固定收入应该不止这个数……
倪光南院士还有好几个院士工作站,有的省市站专家顾问,他在企业也有任职,比如百度专家顾问、遨博机器人首席科学家,民办科技学院院长等等,这些应该有报酬——当然,本人是否接受另当别论。
更有一而再再而三宣扬“倪光南放弃优厚海外待遇、倾家荡产创办联想的……”这些都是纯粹要么不明真相,要么炒作吸引眼球。
《夏颖奇 致敬倪光南》文中明明写了租住一万二千元一个月的“小三居”,问题一万二千元月租是工薪阶层能够承担的吗?他们之所以炒作“倪光南贫穷”,无非是在蹭流量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而已。
倪光南院士当年在加拿大工作第一个月就把工资都三分之一(我记得是九千元)寄回家,当时,他夫人赵老师是在单位开具介绍信并在领号陪同下去银行取款的——上个时间八十年代,海外寄来的九千元可谓巨款,并且如果“来路不明”可能涉嫌“敌特经费”呢!
上述事实表明,倪光南院士如果不是每月都把工资一部分寄回家,也不大可能仅此一次。所以,他回国时把“所有的钱”都购买电子器件不等于是他在加拿大工作期间的所有收入——不过,关于这些细节我确实没跟他细问,觉得那样似乎有点不妥。至于“八万元美元”怎么横空出世的确实令人感到蹊跷?夏颖奇主任不大可能凭空捏造,但究竟怎么产生这个“谎言”的确实令人费解!
“倪光南院士贫穷”丑闻,经过不明真相者大肆传播(与境外势力里应外合?)给中国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对中国延揽海外知识精英回国报效祖国的举措也造成不利局面!
此事尽管倪光南院士是无辜的,并且亲口对我说夏主任对他“过度赞美”,但我还是认为倪光南院士存在不作为之过,因为这类似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倪光南院士莫名其妙获得普天下的虚假赞美之誉,但却没有主动站出来让广大群众明白真相未免难咎其辞——不是亮尽家财、展示富有,而是说明物质生活具有足够保障,完全没有贫苦之忧……
关于倪光南院士“骑小黄车代步”,事实上,他家里客厅就有一步运动自行车,他跟我说看电视时骑自行车可以减肥。所以,他在住家附近骑自行车也属于借机运动锻炼——梁宁也确实让我跟他说别骑自行车,怕别人不小心刮蹭到他,但他不以为然、自以为乐。
他租的房子在高档小区、也不是一层,而是在几层、上下需要乘坐电梯。至于吃路边摊、估计也是偶而为之,我跟他吃饭从未这样过……
倪光南院士贵人多忘事
“你从哪里听说的?……(中间一些话忘了),要注意,有些事情要负法律责任的!”接到倪光南院士给我发的短信,我当时就懵了,我明明记得他这样说过,可他不仅矢口否认,而且意思我在造谣。哥以为自己记错了、惶恐不安,赶紧给倪光南院士道歉……
诗琴滴原委似酱紫:2015年6月中旬,雷锋网就联想高管换人跟我约稿,我撰写了 《“买买买”导致“换换换”——联想高层人事变动与战略布局揭秘》。后来联想派人跟雷锋网交涉,要求撤稿!雷锋网最后遵从撤稿,表示此稿有瑕疵云云——具体啥瑕疵没告诉我,哈哈。但其他有的网站转发后没有撤稿,大概有一两个月两三个月吧,估计倪光南院士看到这篇文章,对其中一段文字不爽:“而坊间有所不知的是,杨元庆就曾遭遇过换帅的险境。在与倪光南院士及友人的一次聚谈中,他不经意间透露,杨元庆曾差点被柳传志撤掉。1994年,杨元庆上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后,由于他‘独断专行’地把直销改为分销,结果与联想的一些老一代创业者产生激烈的冲突。为此,柳传志想让杨元庆下课。倪光南闻讯后与几位高管到柳传志那里替杨元庆说好话,说明相关问题不是杨元庆的责任,杨元庆才得以过关。”
后来,很久以后,在他家,谈到联想当年有关事情,说到杨元庆,没想到他又一次说起“柳传志想让杨元庆下课,他们到柳传志那里替杨元庆说好话,杨元庆才得以过关”——关键是这样的话语他之后居然还隔三差五的重复提及——每次他这样我便想起他质问我的短信,心中激起莫名滋味……
“你不要打着我的旗号去…… 我跟你没有工作关系,曹东你知道吗?他才是跟我有工作关系……”2016年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小区绿化区里走着,突然接到倪光南院士的电话,手机话筒里传来他语气忿忿的声音,顿时把我整懵逼了,以至于开头第一句话仅仅听清楚“你不要打着我的旗号”,后面半句因为情绪陡然激愤完全没听清。说实话哥肺都气炸了,没想到他居然如此蛮横无理!要不是考虑到撰写中的《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书稿的出版还有赖于他的支持(批评联想到核心资料是他给的、如果他跟出版社阻止此书出版不了),当即跟他翻脸!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中华元(国际金融)智库创办人,曾先后参与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先后任编委和副总编辑的张庭宾先生,在网上发布一篇对联想有关话题颇有深度的分析文章。倪光南院士问询后,让我联系张庭宾先生,意图跟他“交流相关问题”。于是,我就给张庭宾先生发了一封邮件,得到回复后,又转发给了倪光南院士,没想到惹得他勃然大怒,急电斥责我。
问题是我替他对外联络,曾征询过他意见以什么身份?他当时说随便我,结果突然食言,令我莫名惊诧!后来,他叫我对外宣称是他“朋友”……
以下是当时跟张庭宾先生的往来邮件:
张庭宾先生你好!
首先请原谅我的冒昧打搅! 我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的助理、中关村历史课题组研究员陶勇。昨天拜读大作,获益匪浅,希望与你作进一步交流沟通! 倪光南院士看过你文章,表示很欣赏,但他又表示,你的文章显示,有关资料还不够详尽,所以,作为联想汉卡与联想微机研发主持人、联想首任总工程师的倪院士希望与你交流相关问题。 凑巧,我目前在撰写《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书稿,该书已经电子工业出版社确定出版,因此,我本人也希望和你交流有关问题。
谢谢!
陶勇 手机(略)
陶勇先生:你好,因为你发邮件是智库公共邮箱,今天同事转给了我。感谢倪先生和你对本人文章的肯定,这篇华为和联想的对比文章,我其实是想借这两家公司分析中国两条开放道路的利弊得失。我在2004年以前曾重点关注产业战略,其后就转到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方面了。此文的发表是要解开一个过去的心结。坦率地说,本人现在对产业领域已经不关注了,可能并非你和倪先生的交流对象。对于你的要求,我推荐一个原来的媒体同事,叫(略),他是研究企业战略的,对此事背景有兴趣。你们或可以一谈。他的手机号为(略)。最后代我向倪先生表示敬意。 张庭宾
--
“中国预测国际金融危机第一人”
中华元(国际金融)智库 创办人
张庭宾
电话:(略)
俗话说,好事不过三。
倪光南院士这样“健忘”已经累积多次了,我突然想起,凌志军先生在《联想风云》里面曾经就写过倪光南言而无信、倪光南不讲诚信、倪光南说过的话都不承认…… 当时我看到这些叙述以后,曾经义愤填膺,认为凌志军在“诋毁、污蔑和攻击”倪光南院士,心中愤愤不平。结果,我突然亲身体验到了他的言而无信、说过的话不承认、不讲诚信。进而令我猛地想起凌志军先生他们的三本书,里面基调都是在批评倪光南,原来我完全不予采信,现在我才发现是自己过度相信倪光南进而失去理性,可惜他们书里面写的很多内容我都忘了。
这时,我才考虑今后跟倪光南院士见面要把谈话录音(偷录)——因为他安排我做的事情,一般我能把握,但也不排除他利用我、我不小心上套,最后他矢口否认,我自己陷进去了。
比如,联想汉卡的“知识产权评估”,事情办完后,他突然对我说:“这事我不知道啊!我不知道啊!”我即刻明白他要我背锅,我只好说“嗯”,替他背下——作为专修法律的我,知晓此事即便背锅也没有法律风险与责任,所以应承下来。但他事先并未跟我商量让我给他担着,这也未免有点“嫁祸于人”。联想汉卡属于中科院计算所的产权,只有计算所才有权进行知识产权“评估”,但作为一个既往技术产品,根本不符合知识产权评估要求,因此,我帮他运作的联想汉卡“知识产权评估”,其实纯粹属于满足倪光南心愿的捏着鼻子哄眼睛之举。但即便如此,假使中科院计算所知道了倪光南院士居然干这事,对他个人来说可能会损害颜面。
同样,倪光南院士曾让我去打听联想高管的资产情况,我说“这个不好办!”他说“想想办法!”并给我某种暗示,我勉强答应“嗯”,但并未付诸行动——作为曾经专修法律的人,我清楚地知道这种打探个人财产的行径首先就是侵犯个人隐私、违反道德规范的,更重要的是触犯刑事法律(后果是花钱买通银行职员就行,但钱不是自己出,而且可以借机赚钱,可能最后要钱不要命、锒铛入狱但他却置身事外)。因为,对他让我干这种事,心里不仅抵触而且很反感!不过,事后我没回馈信息给他,他也没再问我。
以此类似,倪光南院士曾经让我到股市开户——这个我也相当反感,因为在我眼里股市就是赌场,我从不涉入。关键他还让我买联想股票,然后联络联想散户小股东(暗示他出钱运作),我更为反感,但嘴里答应“嗯”,依然不照办。同样,事后我没回馈信息给他,他也没再问我。
当时这两件事,我都没想到给他录音,因为那时他还没有发生食言现象——主要是我并未对他言听计从、恪守了做人的底线与独立性!
不过,有件事我是“照办”了。
一次去他家,刚坐定,倪光南院士就说:“听说柳传志住院了,你知道吗?”我说“不知道!”他立马责怪我说:“你看你这都不知道?”
我当时心里很不舒服,心想“我是来跟你合作的、跟你工作的,不是来跟你监视柳传志的,不是来跟你当特务的!“但是呢我表面上还是装出一副愧疚的样子。从此以后我到他家里面去呢,之前在百度上搜一搜,看柳传志都在干嘛,然后就讲给他听。后来,他肯定看出我是在敷衍,也没较真,哈哈哈哈哈哈 以后这事就算过去了。
当然,需要说明地是,如果未能遵旨行事,经济效益也许可能会有些微减少,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能重利忘义、跨越做人的底线!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一定要拎得清!
在这里,尤其要向年轻人提醒,无论是谁,千万别拜神,别盲从“专家大咖”,否则,人家把你当工具,坑了你都不知道!
作为曾经的调查记者,录音(偷录)是拿手好戏。
因为我们做调查记者吧,过去经常都会偷录,而且身上不止带一个录音笔。尤其像我的话,有些时候去采访身上会带三支录音笔,身上藏一只——反正就是防万一。尤其负面报道采访有关责任政府官员的时候,公开拿一只录音笔来出来,如果他不让录,你马上把关了,实际上包里面还有一个录音笔开着呢,另外身上还藏着一只开着呢。为什么要两只录音笔呢?这是有个教训。
2003年.我采访中关村科技园主任梅萌教授的时候,我的录音笔指示灯红光闪烁,显示正常运行。结果回去发现没电量不够了,根本没有录上,搞得我很尴尬。后来我在网上搜了一些资料,编了一个稿子,但是分量不够,这稿子没发成。幸好梅主任还不错,人家没追问——有的人就会追你等你发稿,你要没发稿他会不乐意,说你白占用他时间。就从那以后我出去采访,至少要带两只录音笔、甚至三只录音笔,就防万一。
我们录了音以后,要把电子文件通过微型磁带录音机转到磁带上——电子文件容易灭失,而物理保存可以存放很久。所以,我们当时做调查记者的,要保存证据,以便应对可能的法律诉讼——我们给人家曝光,人家不服气,找你打官司,你得有所准备。
不过,后来跟倪光南院士见面的谈话基本没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内容,但是作为预防措施,录音(偷录)也是为了防微杜渐、保护自己。
2021年,哔站“后海没有海”批评联想的视频火了以后,倪光南院士突然一个电话打给我,让我联系“后海没有海”。
倪光南院士说,“给他一点钱”,让他帮着做一些视频来宣传……
倪光南院士还说,他打听了一下,“后海没有海”在中科院内单位工作,月薪大概五千左右。我当时一听说“给他一点钱”,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啊,倪光南院士当初也是给我“一点钱……”(或者他认为已经给我不止“一点钱”了,才直白的说出“一点钱” )。于是,我当时就婉拒了联系“后海没有海”——因为我不想“后海没有海”成为“第二个陶勇”!我对倪院士说可能不好联系!他说你不愿意那就算了!
记得是2022年元月跟倪光南院士见面时,他跟我说,当年联想给他500万的事并未有人通知他,他都是辗转听别人谈起才知道的,然后他嘱咐我不要对别人说是他告诉我的——很多事情他都这样,不要我对别人说是他告诉我的……
我当时不假思索、就相信了他的说辞,还撰文替他辨服“说明”。但今年突然想起,曾经有人在网上撰文回忆过当年在联想人事部门工作,奉命去倪光南院士家送联想解聘倪光南的通知。他回忆送到倪光南家楼下,倪光南本人下楼签收通知,态度冷静从容……
回忆上述网文情形,我突然想起倪光南院士给我的文件就有解聘通知,但上面白纸黑字写明“500万”的内容,可是去年倪光南院士却告诉我当年联想给他500万的事并未有人通知他,他都是辗转听别人谈起才知道的,这到底是肿么肥事?
再联想到“八万美元”购买元器件之乌龙,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南方某省一个企业家帮联想“支票换现金”被冤枉坐牢,
出狱后他来北京找联想。倪光南的资料说柳传志秘书把他挡在门外,仅仅给500元钱打发。倪光南曾专门让我写写该企业家的事情,意在揭露柳传志“薄情寡义”、“忘恩负义”,我在《联想做大华为做强》书里也纳入这个材料。不过,书出版后该企业家和我取得联系,他微信上无意间告诉我,柳传志秘书当时给他的是1000元,联想后来找他谈过补偿,但因为他单位作梗导致联想补偿未成。所以,根据企业家的信息,柳传志并没有薄情寡义和忘恩负义!
无论是500元、1000元,还是联想打算给予的补偿,都说明倪光南院士的资料存在不同程度失真——无论是无意或故意造成的,可惜我当初完全采信……
关键是联系起多处“失真”的地方,比如“八万美元购买电子元器件”、“计算机投入巨资创办、联想如今一分钱看不到(没回报)”、“柳传志百万买房给刘韧”等等,实在令人觉得匪夷所思……
2021年 重新续写《联想卅七年……》
直到2021年下半年,机缘巧合,倪光南院士才同意我继续写完《联想30年……》,不过,因为时间延后,就叫《联想卅七年……》了。
2021年11月最后修订的电子版书稿目录(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需要说明的是,我在续写这本书时,基本是把以前网上发出的文章分门别类的归入相应章节,基本未做更改修订。此时此刻,我完成此书稿定首要目的不是批判联想,而是为了不让我曾经付出的心血白白浪费,但倾向性明显存在——主要采信倪光南院士的观点,所持立场角度跟我今天已经不太一致——我已经不认为是柳传志败坏了联想的科技发展!
关于背锅伪作“陶勇解读倪光南”系列视频……
这里不想提某人的名字、
某人最初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谁跟陶勇认识,据他说就一两分钟,北大国经智库秘书长就把我微信号推给他了,然后,他给北大国经智库秘书长发了一千元红包。秘书长再拆分一半给青年作家、北大法律系200级毕业的小张——当初是小张把我引荐给北大国经智库的——秘书长跟人合作从事脑健康医学检测,还要我去免费做一次,就算分享“红包”,哈哈。
加上微信后,某人曾热情哥参加他与一位著名解放军上将(退役)的聚会,但哥有事没去,他再约我一天早上九点共进早餐,但我以起床困难户为由婉拒了。再后,约一起午餐,大约在11点半左右跟他饭聚、北大国经智库秘书长也来了。
期间,就是简单闲聊,没有三小时畅谈。大概中午一点饭聚结束,我跟秘书长一块出来坐地铁打道回府。
回家后跟某人继续微信交流,开始比较好,后来他就慢慢走火入魔、变得稀奇古怪。我电子版新书明明叫《抛弃创新 再难联想——联想卅七年,从创造无数IT神话到滑下神坛》,他居然肆无忌惮、瞎改书名,改得莫名其妙、不伦不类而且还发布在微信朋友圈。所以,我跟他不客气,加上他种种不靠谱,就吵起来了。当时,考虑到涉及另外两个朋友,就暂时没跟他撕破脸。其时,我微信交易因为限额到了,必须上传身份证号,我不想上传,微信转账等没法进行。不然,我想给北大国经智库秘书长转账一千元,让他退还某人红包。
再后,我觉得跟某人无法合作,就直接说明,再后,他发来他的智库群链接邀请入群,我忽略了。再再后,把他屏蔽了,但他却自我感觉良好地不断发微信信息显示他的各种视频节目(联想节目之后)如何成功过,我不堪其扰、忍无可忍,最后把他拉黑删除(包括手机号),断绝往来联系。
下面是是跟某人聊天记录,笔者直言他歪曲事实,但他为了炒作故意编造谎言哗众取宠!
对我帮他的纠错,他根本不采纳!
其实到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想让他做视频节目,因为觉得他会偏离我的书稿内容,但他已经投入精力,我不能也没法阻止他,仅仅希望他们自己放弃。
某人声称把我的书读两三遍,却把联想1+1成绩牵强附会地硬加在倪光南头上。
这里也帮他纠错,实事求是说明柳传志的作用,但他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根本不听取。
歪曲事实、弄虚作假、一意孤行、肆无忌惮地蒙骗观众。
到这里我已经不再理他。
倪光南诬告还是“误告?从何祚庥院士文章说起
“倪光南在失败之后,采取了打击人的方法,诬告联想集团领导人大搞经济腐败……”何祚庥院士一语惊人,还被称为“倪柳之争”的“亲历者”。其实,在我看来,老院士绝非亲历者,只能是旁观者、知情者——但肯定比我了解情况得多!不过,说倪光南诬告,我觉得可能与事实不太符合,毕竟,我不仅完全拥有倪光南提供的“倪柳之争”材料,我同时也阅读了凌志军、刘韧和迟宇宙三位撰写的关于“倪柳之争”的著作。这些著作详尽地还原了“倪柳之争”的起源,貌似也没说倪光南诬告,事实上,柳传志确实授人以柄,在借贷港商、负债持股问题上涉嫌违规。但并不等于挪用公款。所谓“挪用公款”按照倪光南资料说是时任联想董事长曾茂朝告诉他的——但这仅仅是倪光南一面之词。
但是何祚庥院士的文章还是极大的、甚至颠覆性的冲击了我关于“倪柳之争”固有与半固有的观念,尤其在“倪柳之争”的起源上——我过去一边倒地相信“倪柳之争”起源于柳传志违规、倪光南出于公义愤然上告——而何祚庥院士的说法,至少让我明白,“倪柳之争”起源还存在另一种或更多的解释。何祚庥院士更让我理性反思自己过去完全采信倪光南院士之材料与说辞所产生的认识误差!
就在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说得是柳传志一家对联想的贡献,其中说到在中行工作的弟弟柳传民,通过运作把中国银行拨付联想的三千万美元专款改变用途,因此借贷港商属于“合规”了(估计倪光南当时对此不知情)。
不过,虽然对何祚庥院士指称倪光南误告与诬告界定需要商榷,但我觉得关于倪光南索要一千万一事,比较可信。当然,在我看来,倪光南索要千万巨款估计是想作为芯片研发投资基金而不是私人使用。但此事不仅涉及何院士,还涉及其他多人,所以,老院士不太可能说谎或发生记忆错误。
这是我跟一个朋友的对话、关于何祚庥院士指称“倪光南索要一千万”的话题。他北大经院本硕毕业,对金融行业非常精通,但对社会政治的认知,可能自己觉得与本专业等量齐观,可事实上差强人意!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正当我在思考倪光南院士当年告状究竟是出于公义还是个人恩怨时,老院士的出现颇令我受启发!
我因为撰写委婉批评倪光南的文章《抱歉! 我是“倪光南清贫院士”之“始作俑者”》后,实际彼此不再联系了。
事实上,对于倪光南院士告状动机,计算所原知情人也认为“公私兼顾”。既有出于公心,也包括个人恩怨因素。
总之,我觉得无论倪光南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对柳传志的控告都是属于“误告”而非诬告。
所谓“误告”是指告得不完全准,没有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我曾经跟朋友说过,倪光南院士对法律政治就是小学水平,他根本就不懂法律(他实际也不尊从法律规定、除非对他有利)。头两年他就让我组织计算所老员工起诉柳传志冒充联想创始人侵犯计算所“名誉权”,我说即使侵犯了计算所的名誉权,也要计算所提出,他说代表计算所不行吗?我说这个需要计算所授权,他还问我计算机协会起诉行不行呢?我说计算机协会起诉同样需要计算所授权(计算所会参与这个荒诞不经的诉讼吗?)。
关键是倪光南院士非常的固执己见,头些年,作为曾经专修法律的我给他提出的法律意见他根本不会采信,因为他的第三任律师很牛(之前两任青年律师不敢跟柳传志对簿公堂离开了),文革前法学院毕业、文革后北大法律系硕士毕业,当过公安侦查员、法官,创办京城十大律所之一(律师那年曾说是他们所营收京城第一),有鉴于此,我的话仅仅是耳边风。直到头两年,他的第四任律师(前任律师学生)可能离任了,他才跟我问有关法律问题、我当时就感到有点奇怪。下面手机短信是2019年8月我和倪院士的对话:
诸多事例显示,倪光南院士对于法律规定持双标态度,对他有用的就认遵从,对他不利的不遵守。
关于“联想知识产权评估”也是如此,一开始我就跟他说这个肯定不行,因为当年学法律的时候,《知识产权法》在中国方兴未艾,很多人还不太感兴趣。而我还富有远见地选修了《知识产权法》课程。所以,对于知识产权评估当然知道不是过时产品进评估。
以下是我跟倪光南院士关于联想汉卡“知识产权评估”的来往邮件:
图为我为给倪光南院士发送到有关联想“知识产权评估”的邮件,文字内容如下:
倪老师您好!
这段时间我及我的两位朋友:一位是高文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另一位是京师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分别与一些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包括国内目前排列第一的中联资产等接洽,并提供相关资料。但就目前的反馈结果来看,基本相似的。
费用方面以汉卡为例,一个亿的价值评估收费接近10万,因此,所联系的机构基本上都表示可以打折,但无法免除或采用少量手续费的代替。
更重要的是,各机构的最后反馈基本相同,就是无法对这三件早期功勋卓著的科技产品进行评估。理由如下:
首先是时效问题,因为知识产权存在期限,并且当前技术已经更新换代,因此这三件技术产品已经没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
而关于评估数额,要精确到个位,不能按大致价值评估。
从程序上讲,中关村历史课题组不具有法定主体资格,因为不是这三件产品的产权拥有者,所以,无法与评估机构签订知识产权评估委托协议。
此外,评估还需要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核实情况,以及市场调查等。
评估还有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评估结果的程序,需要专家咨询委员会必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出席,还必须有行业专家出席,半数以上专家无记名投票通过,评估结果才能获准通过。
总之,就目前联系的情况看,没有评估机构愿意承担我们的评估。
但是,倪光南院士依然不罢休,仍然还要我继续联系。我曾跟北京排列前十的资产评估公司副总联系,他跟我说这个事情就没发做、因为“联想汉卡”不是现在的产品。然后倪光南院士说要请他吃饭、想跟他商量,人家愿意跟院士吃饭、但坚持说不能做。
这时,我通过朋友联系的一家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愿意做这个——因为我跟朋友讲清楚了,这个不会产生什么不良法律后果,而纯粹是倪光南院士捏着鼻子哄眼睛之自娱自乐、反正他乐意花钱,就成全他吧!
那边同意接手以后,请资产评估公司老总吃饭的事倪光南院士从此只字不提——人家等着通知具体时间来饭醉呢…… 我就没法再跟人家联系、因为不好解释,这样倪光南院士就肆意消费我的个人信誉了!
朋友的评估机构需要我们签署合同,倪光南院士就让我找博客中国方兴东以“中关村历史研究课题组”名义去办。但倪光南院士嘱咐我不要告诉方兴东评估花了钱、就说人家免费义务做的。方兴东让我找他夫人田夏帮我在评估合同上盖章,田夏他们先通过自己律师评估此事有无法律风险,再给我的盖章。
倪光南院士带着我在自动取款机上取了钱,嘱咐我不要对方的发票和收据,让我带着联想汉卡各种资料一并送去评估机构。
报告评估出来后,报告白纸黑字说明了不能作为主张经济权益的依据,这只是一种追溯性的评估(只有参考价值),实际上没有法律效力,因为联想汉卡知识产权已经是是过去时了。
倪光南院士让我联系评估机构要把《联想汉卡知识产权评估报告》版权购买下来,但他异想天开地认为编辑权也可以一并购买——人家最初提供的报告PPT就是不可编辑,如果卖给你“编辑权”,那跟你自己搞个“评估报告”有什么区别?
起初对方开价两万,后来倪光南院士跟他们老总(我朋友的朋友)谈成一万元成交。然后倪光南院士让我上传到各大网站供人付费下载、收费一元。他慷慨地说;“这个钱我就不要了、你就拿着吧!” 哈哈哈哈哈,我当时做梦都数钱笑醒了……
结果我联系各大网站,大多数都不接受,只有在上传百度后有几十个人下载(免费的),呜呜呜呜呜……好悲催!但此“噩耗”却不敢向倪光南院士汇报。从此,小哥哥我只好打掉牙齿和血吞地装作卖报告一夜暴富的样纸,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后来,计算所有位九十多岁的退休员工罹患重病,这是倪光南院士早年的业务领导和好朋友(我也采访过这位老先生),但可能按规定联想只能报销30万医药费——这也说明计算所创办联想、联想对计算所还是有回报的!
老先生家人准备卖掉老先生所居中关村学区房为他筹集医疗费用,因为这位老先生早年对联想汉卡研发有重要贡献,倪光南院士想以《联想汉卡知识产权评估报告》作为依据,通过法律手段为老领导找联想交涉、对老先生给予经济补偿,但这实际上完全是主观臆想,你说荒唐不荒唐?
湖南红网是湖南省委宣传部主管,中共湖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湖南主流传播平台。
有一次,湖南红网发了我一篇批联想的文章,我很高兴,然后我写了第二篇发给红网编辑(我朋友)。但第二天朋友跟我说,领导看见了,不让发这个稿子。
我就跟倪光南院士讲了,结果他说,湖南红网有什么权力撤稿?只有(国务院)网信办才有权力撤稿!然后,他让我告诉湖南红网,如果他们不刊登我的稿件,他就要跟时任湖南省副省长陈肇雄写信——倪光南院士告诉我,陈肇雄是中科院技术所毕业的博士,在中科院所属企业集团任职总裁时,曾聘请他当独立董事……
当然,我肯定不会跟湖南红网交涉啊,这事以后就过去了……
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都有关于联想词条,倪光南院士认为条文有些文字歪曲事实、比如“柳传志创办联想”,“技工贸与贸工技路线”的表述,他认为必须纠正。让我去找他们交涉,百度百科与互动百科说可以按你说修改条文,但前提是你必须带着联想加盖公章的介绍信来,词条才可以修改。
结果倪光南院士让我带着所谓“联想文件”——就是当年联想内部文件的电子版“理直气壮”地让他们修改。倪光南院士给我的当年联想内部文件,根本没有法律效力,但他却振振有词一而再、再而三敦促我去跟百度百科与互动百科交涉,完全不听我的解释,整个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弄得我头疼不已……
同样,百度多次拒绝我上传或不予公开我批判柳传志联想的文章,为此,我按倪光南院士嘱咐给百度副总裁陈顺义打过好多次骚扰电话,估计把他弄得焦头烂额,哈哈哈哈哈哈哈 对啦,倪光南院士也是百度聘请的专家,估计也应该有报酬,如果有的话,应该数额不菲,那些还嚷着倪光南院士贫穷的人,可以歇歇了!
2016年9月,《联想做大华为做强》出版后,社会反响不错。2018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决定出版修订精装版,因为社会上已经开始对联想公开批评比较,出版社认为稍微加一点批评内容也问题不大。但是,我修订后增加了倪光南院士给我的联想当年公司的5个电子版文件,出版社经过法律顾问评估说不能上,这个有法律风险。
出版社担心什么呢?如果书出版以后,联想发起诉讼,指称你涉嫌违规披露企业信息、损害企业名誉权等等,并申请诉讼证据保全的话。假如法庭受理责成出版社把所有发行的书收回封存进行证据保全,等官司打完以后再继续销售(胜诉)或终止发行销毁(败诉)。无论何种结局,出版社都难以承受——这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还有商业信誉损失,所以出版社不同意书中刊载那五张联想早年公司内部文件。
倪光南院士和我跟他的第四任律师(原律师学生)三个人在酒楼包房商量此事——我印象最深刻就是当时倪院士还问了一下律师,柳传志“挪用公款”的法律责任,律师说即使是挪用公款也已经超过追溯时效…… 这是,我才感到倪光南院士真的想把柳传志送进监狱。
倪院士院士的意思是商量一下跟电子工业出版社签个合同,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反正我们有钱!”倪院士如此说到(我当时心想,是您有钱)。律师反对这个做法,我当然知道行不通,但倪光南院士院士很固执、我劝了也没用,不然他也不会找了律师商量。
后来,律师很认真发了一个法律意见书给我,在微信上跟我讲道理这事行不通,我有些不满,我同样专修法律的还需要你跟我说?我估计是倪光南院士“嫁祸于人”对律师谎称是我主张跟出版社签合同……
我把他法律意见书发给倪光南院士,结果他后来说:“不管他!”我多少有点吃惊,感觉他居然无视律师的法律意见。
倪光南院士继续让我直接跟电子工业出版社商议,一旦产生问题承诺承担经济损失。但出版社依然不同意,坚持要去掉五张联想早年公司文件图片,最后只能遵从出版社。
2022年3月,我最后一次跟倪光南院士见面,他说,我、明德和张捷、司马南等等的文章和节目受众最多一个亿,但“柳传志创办联想”全国十四亿人都知道,所以要加大舆论力度,再次发起揭露(此时,我已经对此不感兴趣了,但依然礼貌地边听他讲边做笔记)。
不过,魔鬼在细节,倪光南院士说批判只针对柳传志,不要涉及联想、杨元庆。“杨元庆没什么,他就是多拿了一点钱……”倪光南院士轻描淡写、细声慢语地笑盈盈说道。我一听此话,顿生反感,心想:“柳传志不是也‘多拿了一点钱’吗?你为什么辣么较真?你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从这地方看出,倪光南院士根本没有正确的义利观,有的只是个人好恶与利害取舍!
他讲完后,他新聘小秘那倩居然来总结概括倪光南院士刚才对我的指示,她笑容可掬地提示我要如何揭露“柳传志卖国”(我当时想,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柳传志卖国?)等等,真是图样图破森。我面带微笑听她说,但手中的笔纹丝不动——可惜她没看出我对她的敷衍——倪光南院士在一旁默不作声、因为他应该看出我的心思……
倪光南院士这次还明确说他出钱,让我组织计算所与联想老员工起诉柳传志“冒充联想创始人的犯罪行为”——我觉得荒诞不经,但知道跟他说理也没用。他还伸出一个指头说:“那怕把柳传志关一天也是成功的……”此话一出,令我顿生感慨:这是倪光南院士明确要把柳传志送进监狱里去的语言表示。
当年柳传志声称倪光南不把他送进监狱不罢休,我还不以为然,觉得是柳传志是在夸张,目的是为把倪光南赶走寻找借口,现在看来柳传志的说法并非虚构。
我后来与计算所联想老员工商量敷衍他(他们也觉得起诉柳传志很荒谬),哈哈哈哈哈,这样,我告诉倪光南院士老员工们不愿意卷入纷争,他也只好算了!
此外,就在最后见面那次、2002年3月,倪光南院士还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再次让我就柳传志“窃取”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职位写文章批判、我当然没有照办。
这是不经意间我闹下的一个乌龙、并误导了倪光南。
多年前,我无意间在全国工商联官网上发现柳传志2000年担任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同时我“发现”规定只有民营企业家才能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可柳传志当时为国企负责人啊——因为联想民营化改制是在2001年,所以我就认为这里面有问题、算是“作弊”。我把此事告诉了倪光南——实际上我误导了他(原因后述),然后呢,他曾是多次让我写文章揭露这件事,但是我一直没有动笔。因为我觉得吧,这个事情不是很大,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就是一个类似“橡皮图章”的虚位职务,很多企业界知名人物都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我前文所说去恒安集团帮写企业史、那个集团公司创始人(当年福建首富)也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所以,不用为此小题大做,不然反而让人家觉得什么都去抨击柳传志。
结果我最后一次见倪光南院士那天,他又提到这件事。他说你看柳传志,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还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啊。你觉得这里面有没有问题?你觉得是不是我们的体制有问题?然后他说你看你怎么写?用什么角度来谈这件事——他意思隐晦地写文章批评、实际就是抨击当前的体制。
我当时其实心里比较反感,你叫我写文章来抨击这个体制,可是你之前一而再、再而三叫我不要在微信朋友圈针砭时事、批评时政——他说别人会认为是我在你后面让你干的!他怕我连累他!
有一次抗战纪念日,我发微信朋友圈说抗战“国军是主力”,我意思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拥有国家总体资源包括军队,当然应该是主力啊。但倪光南院士看见后对我说:“人家都说了(共产党抗战)是中流砥柱,你却说国军是主力,你这不是跟人家对着干吗?”
他最后一次“规劝”我是在他家里,他跟我说:“宣传自主创新没有政治风险,共产党讲自主创新,国民党来了也讲自主创新……”后来,有一天我无意间发现他微信朋友圈居然把我屏蔽了,我当时很森气:“我跟你工作你还屏蔽我?!”我一气之下把他也屏蔽了——实际上我早就想屏蔽他、正苦于没机会。一来我不像让他知道我平时都在干什么——哥微信达人、走到那里都发朋友圈哈哈,二来不想他干预针砭时事、批评时政……
倪光南院士让我写批评体制的文章我当然不会写啊,晚上我回去和我朋友谈到这个事情,我朋友义愤填膺地说:“他说这个体体制有问题,他怎么不站出来说啊?他其实最有资格来说,可他却躲在后面让你去出头,你不要上当!……
也就在那个晚上,后来我又上全国工商联网站,意外发现还有另一个规定:国企老总同样可以担任全国工商联的副主席——我不知道是当年没有看到这个信息还是后来的规定,但即便没有这个规定,国企老总当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就能够说是体制有问题吗?如果是作弊当了副总理,那你可以说体制有问题,就当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啊!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这件事,令外对他的反感更为加深!
结语:
我跟倪光南院士工作八年,实际上,我对他的反感远远大于好感!
首先,倪光南院士利用我的正义感为他报仇,这是最令我反感的!
其次,根据我的观察与发现,倪光南院士并非媒体舆论中宣扬的那么高大上,都是媒体(也包括我)造神所致!
事实上,倪光南院士与疫情中屡屡预言出臭的专家毫无别致,唯一区别就是目前他的奔走呼号还没押错宝!
此外,倪光南院士既是一个精致的利己者、也是一个成功的投机者!
……
事实上,2014、15年在我联系采访的人中,大多数听说有关联想,都不接受采访,尽管他们是倪光南院士推荐的——倪光南博士生、联想程控交换机研发项目负责人罗真就是典型一例——他表示对于过去的一些事情他不想再涉及。后来,即便采取匿名(不告诉是倪光南院士推荐的)方式,不少人依然婉拒采访。
最具特别意味的是,那些接受采访或通过倪光南院士(他朋友同事)结识的人士,居然大多数并不卷入“倪柳之争”。跟倪光南院士关系密切的人不止一位并不转发我批判柳传志联想的文章——柳传志那么“坏”,为什么不同仇敌概?相反,不少人反而不认可倪光南院士“陷在‘倪柳之争’里面出不来”(一位体制内领导原话),虽然我不知道倪光南院士怎么给他介绍的我,但他刚认识不久就问我:“倪光南老是陷在里面出不来吗?”一位国家部委下海创业的高科技企业负责人也问:“倪光南一直都放不下跟柳传志的心结吗?”连他几十年的老朋友都是说:“老倪啊,就是惦着他那档子事!”……
而他以前老同事、计算所曾任部门主任头两年也多次让我捎话给倪光南,不要再纠结于“倪柳之争”,下沉到企业帮助研发芯片、做出成就比什么有重要……
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的言行举止也慢慢地对我起到潜移默化作用——事情也许玄机深藏、需要理性应对……
下面是我2022年9月跟一位领导的对话:
末了,必须说明的是,我跟倪光南院士工作八年,其实获益颇丰。至少,他把我带到了科技前沿,这点,对我的人生经历来说,弥足珍贵!
此外,我在撰写弘扬华为创新精神著作时,倪光南院士意外给我一本华为内部发行的集纳任正非等高管各种讲话专著,对我同样不可或缺!
有鉴于此,虽然我出于公义批评倪光南院士,但某些地方依然有所保留。毕竟我跟他以及律师没有仇恨,因此,我不想“为难”年届捌玖十高龄的他们,比如孙宏斌案件材料来源我就只字不提……
还有,过去对柳传志的过度批判如果不实事求是承认并对错误观点进行纠偏,既对柳传志不公平,也违背做人良知,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编辑于 2023-05-12 10:05・IP 属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