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顺:“守护初心 涵养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家庭成员为人处事态度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展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良好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正能量,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坚持弘扬优秀的传统家风。
家风与党风、政风,乃至社风都紧密联系。家风正则党风正,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社风淳。
如何涵养良好家风?一是要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二是要学习借鉴传统家训家规的教诫
一、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培养、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种融入了红色基因家庭文化风格,具有革命性、先进性、时代性、传承性、发展性等鲜明特征。红色家风中蕴含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的优秀精神品质和品行示范,有利于涵养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有利于优化家风建设的方法,有利于拓展家风建设的内容,有利于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
各级领导干部要铭记、传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积极主动地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革命前辈学习。要学习毛主席“恋亲不为亲破规,念友不为友徇私,济旧不为旧谋利”的“家风三原则”,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要学习周总理绝不允许家人享受任何特权、“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为准则;要学习朱德、陈云等老同志坚持原则、公私分明、勤俭持家、淡泊名利、酷爱学习的家规家范。
毛主席的家风,有一个醒目的标签:严。教子严,律己严,持家严。毛主席严格的家风,倍受人们称道和赞颂,是家风建设的楷模和标杆。
严以教子
毛主席对子女品格修为的要求非常高。他教育子女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看待自己,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对待他人。
1945年12月他的大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后,中央办公厅把他安排在延安交际处暂住。当时,延安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有高、中、大三种灶,依照司令员贺龙的意见,把毛岸英安排在中灶就餐。毛主席知道后,坚决要求儿子按照战士的标准到大灶就餐。毛主席如此“苛刻”,就是要让毛岸英“接地气”,让他明白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不能搞特殊。
随后毛主席又要求儿子脱下洋装、皮鞋,换上布衣布鞋,到陕北贫瘠的乡村当农民,到“劳动大学”,拜农民为师。临行前,又嘱咐岸英要老老实实地锻炼,和群众打成一片,生活上不能有任何特殊,要多做调查研究工作。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