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哽咽美”与“郭赖配”的选战策略
一个五岁调皮男童被妈妈一顿胖揍,然后又是跳又是滚,夺过妈妈手中的鸡毛掸子与妈妈对打,这个场景谁还没见过呢?没啥奇怪的,男童还没发育成熟,人格还未长成:如果要问这事发生在成年人,你会作何感想?当然场景不能原封不动,要稍作改动――成年人在做激烈的政治对抗,然又情绪剧烈波动,眼角闪动泪光。
这是真的,这在我们的长江流域经常可见,并且他是被当作一种美丽文化而受到赞美的,不必感到羞耻的――我们的小说家和文学家经常描写这类场景,作为一种“美的享受”奉献给人,但在真实场景下,北方和南方并不多见,最多见在长江流域,是一片华夏南北文化交融区域,因此我今天也调皮一下,把他名曰长江流域的“哽咽美”,“矫情”与“智冷”互争主导确实这片区域显著特色。
我年轻时就遭遇过一次“哽咽美”,记忆犹新,那年年底我们评先进,结果引发多股歪风,有人拉帮结派,真正优秀的干部评不上,局长召开干部大会,数落各种歪风习气,大讲“三观”要正,理想不能丢,越说越气,气氛紧张,我们台下明显感到局长嗓子有点嘶哑,似哭非哭,我们吓得鸦雀无声,知道今年又有哪个处室要成“典型”了,那是肯定的。我那时小朋友,挨宰横竖轮不到我,不过确实记忆犹新。
表达一项崇高事业时往往伴随着“哽咽”状,这在影视作品中比较多见,事实上中国的文化观念中,“哽咽”是一种很美的景象,因此文学作品中乐此不疲的“她‘哽咽’着说”这类词句。小时候爱读小说却不懂事,每每念到“她‘哽咽’着说”这类词句时就会调笑“这与当众脱裤没啥区别”、“中国人有随地大小便的奇俗”,不曾想惹恼过一位未来的文学家,差点被追打。
现实政治是冷酷的,感情为零,只能诉诸冷静和智力,“哽咽”状在台湾政治中却司空见惯――当然大都见诸于女性艺人参政者。这次郭台铭角逐台湾大位,又让我见识了一回――他的副手赖佩霞女士亦有“哽咽”状,
然而赖佩霞女士不仅“哽咽”状,而是真正的勇士。赖佩霞有美国绿卡,按台湾选举规则这是不可的,赖女士毅然放弃绿卡进行参选。这看起来小事一桩,但也反映出品质高下,郭台铭胜选率几乎为零,然而赖女士义无反顾,奉陪到底,应了一句老话“知其不可而为之”,可见信念之强;反观郭台铭则过于个人英雄主义,不但害了国民党的选票,也害了赖女士一张绿卡。
这件事我昨天写过,对他的个人主义提出批评,昨天发表的《可见,嘴喊“一个中国”(或“统一”)的人不见得都是好东西!》,我把他比喻成“白天找星星的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