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国家统计局岂能以“神助攻”跳入美国话语陷阱中
一 国家统计局公报中一个的错误很可能会误导舆论与社会
由于1999年高校大扩招后出现高等教育文科化趋势,学文科官员占比大增,录取公务员也以文科生居多,更不用说媒体从业人员基本以文科生为主,这些人数学水平从总体上来看差强人意,加之对经济统计不够专业与了解,因此对北京的媒体、京官们关于中国经济总量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常见表述,尽管笔者不赞成,但签于这些人数学水平与对统计的外行也就只能忍了,或者说懒得搭理北京这类数学勉强却对经济统计不懂装懂的京媒、京官们。但作为国家统计局,数学与统计是其看家本领,全局上下的数学水平也许在中央部委中排列第一,其统计学的专业本领更是无人能敌,堂堂的国家统计局,理应做专业的事,说专业的话,发布专业的统计报告,否则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国家统计局在2月29日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开头中有一段是“1、经济规模达126万亿元,占全球超17%,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2023年中国GDP规模达126万亿元,相当于17.9万亿美元,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美国2023年GDP为27.4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约65.4%,受汇率影响,中美差距略有扩大。2023年中国GDP实际增速5.2%,低于1978-2008年高速增长期的平均增速9.8%,高于美国的2.5%……
请看以上这段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这句话存在明显问题,因为“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存在一个对比标准问题,国家统计局显然是把中、美GDP作为对比标准,称“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约65.4%”。问题是中、美GDP统计标准差异很大,且美国GDP统计中造假与“水份”严重,硬把两国GDP进行对比,有违统计学与数学常识,这意味国家统计局不做专业的事,不说专业的话,负面影响很大,令人忍无可忍,必须予以批驳。
二 以弄虚做假来维护美国世界老大地位己成为美国的习惯与本能
(一)美国第一次阿波罗载人登月造假的大背景与主观动机
在美苏争霸的冷战大背景下,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对美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当时的大背景是美国对外陷入越战泥潭、苏攻美守及美元地位摇摇欲坠的困境之中。对内则陷入经济停滞、种族矛盾与反越战呼声高涨的困境之中。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更是“落井下石”,用军舰装着满船的美元纸币来向美国“逼宫”,要求其兑换成黄金,至使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固定汇率制难以维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