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工农大众脱节了

2025-01-07
作者: 杨虎 来源: 红歌会网

  当工农大众陷入困境,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他们脱节时,社会主义还存在吗?

  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社会主义绝非仅仅是一种经济制度或政治体制,它更是一种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当这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毫无关系,工农大众基本陷入失业贫困状态,即“灵活就业”状态,丧失了一切生活保障,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对他们没有丝毫帮助时,社会主义的根基确实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削弱,工农大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却无法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实惠,这与社会主义追求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背道而驰。

  有人可能会认为,可以用选举制民主、工会、正常的司法制度和法制等来替代或弥补这种困境,但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选举制民主虽然能够让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如果经济基础不稳固,人民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那么民主也就成了一种空洞的形式,无法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工会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保障职工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面对大规模的失业和贫困问题时,单靠工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正常的司法制度和法制能够为人民提供法律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如果工农大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法律保障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当全体工农遭受资产阶级剥削而陷入贫困之中时,社会主义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剥削人的社会与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相悖的。社会主义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工农大众长期处于被剥削和贫困的状态,那么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就无从谈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刻反思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这首先就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进,而不是收缩战线。同时,国家也需要加大对工农大众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等,帮助工农大众摆脱困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实惠。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杨虎,本文为作者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