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破局

2025-03-24 396 0
作者: 祝宝超 来源: 红歌会网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

  在中国经济的宏大叙事中,当下正面临着诸多棘手的困境。首先是有效需求不足与消费疲软这一难题。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降至44.5%,这一数字远低于历史中位数水平,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降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23年的7.2%大幅降至3.5%。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居民收入增速逐季回落,就如同水源干涸,消费能力自然被抑制。居民收入预期不稳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短板,比如医疗和养老方面的不足,就像两座大山,压得消费市场有些喘不过气来。

  投资拉动方面也是力不从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3.3%,制造业投资虽有9.3%的较快增长,但房地产投资却大幅下滑,下降幅度达到10.4%,基础设施投资增速4.2%也难以填补这个巨大的缺口。企业利润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7%,这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企业投资的热情。

  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债务风险也不容小觑。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开发投资连续负增长,2024年下降10.6%,拖累建筑业增加值增速降至3%,房地产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到6.3%,债务问题和市场信心不足就像两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在过去逆周期调节中积累了不少隐性债务,尽管中央采取了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等措施缓解压力,但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仍然面临挑战,就像一个负重前行的行者,每一步都充满艰难。

  外部环境也充满了不确定性。2024年净出口对GDP贡献显著提升,但2025年出口增速可能大幅回落,这是因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可能加征关税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贬值,自2022年以来贬值约7%,这虽然在短期内提升了出口竞争力,但却像一把双刃剑,加剧了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门槛跨越难度,还可能因为中美利差扩大引发资本外流。

  价格下行与通缩隐忧也困扰着中国经济。2024年CPI仅上涨0.2%,PPI连续负增长,同比下降2.2%,GDP平减指数为负,这反映出微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体感”较弱。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形成了“物价下降—投资收缩—就业压力—消费疲软”的恶性循环。名义GDP增速低于实际增速,这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盈利承压,进一步抑制了政策空间和市场信心。

  新旧动能转换的结构性挑战也摆在面前。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巨大,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例如黑色金属冶炼业利润下降83.7%,而新兴产业虽然增长较快,如高端装备制造、智能设备,但还未能完全填补传统动能的缺口。美国“小院高墙”政策对中国高端技术领域的封锁,就像一道坚固的城墙,增加了产业链补短板的难度,只能依靠自主创新来突破。

  二、政策应对:破局的曙光

  面对这些困境,政策也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扩大内需是关键一步,通过“两新”即新基建、新消费政策来刺激需求。短期发消费券就像给消费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长期完善社保体系并提高居民收入占比,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消费疲软的良方。

  财政与货币协同作战,提高赤字率至4%、扩大专项债规模,预计在4.2万亿 - 4.5万亿之间,同时降息降准以降低融资成本,这就像给经济发展的引擎添加优质燃料,让经济的列车重新加速。

  风险化解方面,中央财政接管地方债务,稳定房地产市场信心,推动企业债务重组,这是为经济发展排除隐患,让经济的大船在航行中更加平稳。

  总结:

  中国经济虽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但我们要看到,在保持长期向好基本面的前提下,这些挑战并非无法克服。通过结构性改革和超常规政策应对短期挑战,中国经济有望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实现平稳过渡。就像在黑夜中前行,虽然道路崎岖,但只要方向正确,曙光就在前方。每一个困境都是一次考验,每一项政策都是一次破局的尝试,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能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文/祝宝超,作者原创投稿,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