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愿意交个人养老金,国家应有长程设计――与郭树清谈

2025-03-26 459 2
作者: 道一人 来源: 红歌会网

  ——与郭树清及“计划生育工作者”谈

  【许多人不愿多交养老金,而更愿意自己处置将来,与国家信誉缺失有很大关系】

  郭树清谁不认识?他是“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原党委书记、原银保监会主席――概言之“他是吃金融饭的”,与“计划生育工作者”八竿子打不着,任你联想丰富的人也决难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不信你使劲联想一下试试?

  给你讲个故事,这样的故事也是为这“联想丰富”专门设计的。

  新中国初期――事实上民国国民党执政时期也这样――有内地去西南旅游或出差的回来总会嚼一件趣事:那里的男人一到五、六十岁就显露一付疲态、萎靡甚至猥琐相,甚至走在大街上还经常见到这样的男人蜷缩着,眼神迷离无光,看似“晒太阳”,其实无趣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这样的男人在我们内地汉族地区可正是精力充沛、魅力四射之际――汉族地区常有“男人四十一朵花”之说。

  这里的男人怎么会这样?

  后来知道,这些男人大都没有自己的后代,到老了就会产生这种情况;确切说他们是有家的,科学上也是有自己的“基因后代”的,但确实没有我们今天认知上“家”和“后代”,这个与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婚姻制度有关。

  大家一猜就猜到了,那里施行的是“走婚制”,生娃期间男人到相中的女方部落,然后男子回自己的部落,生产生活该干啥就干啥。孩子由女方部落抚养长大,孩子长大后知道自己有“爸爸”,也知道在哪个部落,但是他们那舅舅最大――孩子所在部落适龄男子都是他的“舅舅”,都有义务照顾抚养孩子,道理上说老了后孩子们也有抚养他的义务――但毕竟与我们今天对偶婚情况下的不一样。

  那些男子年轻时必定风光的,与年老时的落寞形成对比,人总是有来有去,年轻时付出多少则年老时回收多少――不然这个世界就是不可理解的。

  不是说那里的男子品行不端,就该接受此惩罚,而是他们那时文明的进化程度还处在“走婚制”阶段,个体人是没法超越时代的;伟人执权后第一件事就是“移风易俗”改变旧的婚俗制度,强行规定与内地趋同――今天再看那里男子的道德品性,与内地汉族男子是一样的,并没有显著区别的。

  今天那里的“走婚制“仍有,但别搞错了,那是表演项目,是文化保留项目,更多的是旅游项目(比如“泸沽湖三日游”之类的),经常听得笑话,有念头不正男孩借“旅游”之名去那儿碰碰什么的,结果在那碰到“党支部书记”,发觉你念头不正就把你“骗”到当地派出所,让你三天白白在那呆着尴尬尴尬。

  事实上是人都想的明白,既使那时行“走婚制”,也有一套严格制度的,不然就不可能有延续社会存在的;脚趾都能明白,想法不正的男孩也总是有的,文艺书看多了,还处在文艺年龄,男人应有的责任意识尚未形成。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