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林:划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历史虚无主义的界限

2021-08-26 2650 0
作者: 郭彦林 来源: 思想火炬

  编者按:唯物史观是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划清维护历史的客观性和虚化客观历史的界限,划清历史主流和历史支流的界限,划清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界限,关系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前进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通过对两种历史观的剖析,深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伪装及其本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力度,坚决遏制各种错误思潮蔓延,意识形态主旋律更加响亮,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同时,我们要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一些错误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仍然伺机冒头,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攻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竭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以期实现其政治诉求。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捍卫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史观,划清两种历史观的界限。

  一、划清维护历史的客观性和虚化客观历史的界限,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尊重历史事实,实事求是,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一般用语中的历史事实分为两种:一种是世界上每天发生和客观存在意义上的历史事实或历史事件,一种是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的,或者留在人们脑海里各种形式的记忆,或者拍成照片或录像的图像、视频文献资料的历史事实。在唯物史观看来,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内在规律性,并且可以被人们揭示、认识和发现,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我们说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来编排历史、篡改和颠覆历史。习近平同志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历史唯物主义以历史事实的客观性为前提。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受到历史著述者主观倾向性和价值观倾向的影响以及包含有客观历史事实因子的历史资料的制约,被书写的历史事实与客观历史事实之间不可能完全相符。我们必须在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在前人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前提下,才能越来越逼近客观的历史真理,达到历史的科学性和人的主体性的统一,而不是主观随意地挑选材料来“解构”“裁剪”历史,把历史当成一种“儿戏”。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