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老西藏精神”述评

2021-11-23 1698 1
作者: 刘硕等 来源: 新华网

  拉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每天有参观者前来祭奠。这里,长眠着为进军西藏和建设西藏献出生命的英雄儿女。

  时光流逝,这些英雄儿女和一代代后来人共同凝聚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书写着新时代雪域高原的崭新篇章。

  在西藏拉萨烈士陵园,一条洁白的哈达挂在烈士墓碑上(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精神,锻造于高原

  拉萨火车站,一列列客运列车频繁进出,往来客流源源不断;拉萨贡嘎机场,设施先进的新航站楼迎接着天南海北的旅客。

  在和平解放前,偌大的西藏没有一条公路,从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到拉萨往返一次,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

  进藏之路,难于蜀道。当年进藏女兵李俊琛曾回忆:“每个人的背负重量不少于50斤。翻越大雪山时大家都嘴皮发紫,面色苍白,只能艰难地张嘴喘气,许多人吐出的痰都是粉红色的……”

  在与恶劣大自然的斗争、较量中,精神得以锻造。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战士时常出现脸肿、流鼻血、头晕等症状,不少战士牺牲在进藏路上。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发扬“老西藏精神”,矢志艰苦奋斗。

  2021年6月25日,拉萨至林芝铁路开通运营。经过6年多的建设,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攻克高原铁路多项难题,终于建成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世界屋脊”进入“复兴号”时代。

  试运行的复兴号列车行驶在桑日县境内(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从电视里看到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起当年解放西藏的历程,居住在四川成都88岁的十八军老战士薛景杰感慨万千。

  当年,薛景杰作为一名普通战士,踏上了和平解放西藏的艰难之旅。“途经那曲时,海拔是4550米,外面气温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水面上全是冰块。有的战士到拉萨后就不行了,动手术把腿锯掉了。”

  “那时候没路,缺氧,吃穿保障跟不上,但战士们硬是克服困难挺进了拉萨,解放了西藏。‘老西藏精神'正是发端于70多年前西藏和平解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老人说。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王川表示,“老西藏精神”铭刻于一代代建设西藏的干部群众基因中,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波澜壮阔历史的生动见证。

  精神,扎根在高原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