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好儿子——观电视剧《毛岸英》有感


  民间曾有句俗语,叫“牛耕田,马喫谷;爹做官,儿享福”。

  日前,看了电视剧《毛岸英》,不由得感慨万千。看看人家的“红二代”、“官二代”,有哪一个不受父辈的庇荫、坐享“福”“禄”? 唯有毛岸英,虽贵为中国最高领导人毛主席的儿子,却似乎天生是来遭“罪”、受“难”的:

  他来到世间,就遭反动派灭绝人性的迫害,八岁孩童就跟着母亲杨开慧一起坐牢,撕心裂肺目睹亲人被害;继则失家带着两个弟弟流落上海街头,沦为流浪儿一族,备尝人间欺凌与艰辛;后又孤独地在异国他乡成长,经受了反法西斯战争战场的生死考验……,直至24岁时好不容易才回到父亲身边。按常例,父子团圆、苦尽甘来,岸英该享受家庭的温暖,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了。

  然而,恰恰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反而“享受”不到普通家庭的温馨生活。他要到陕北农村上“劳动大学”,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非得手起老茧脚打泡;“劳动大学”毕业后,再去山西农村访贫问苦,到山东渤海农村参加“土改”;北京解放了,还甘冒生命危险冲着去参与排雷;等等。

  1949年后,毛岸英的生活总算安定了些。他已与刘思齐结婚,也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这个早在“二战”时期入党的苏共党员、苏军坦克连指导员,并没有按资历在国内当上“高官”,仅在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总支副书记。他与厂里的工人师傅们打成一片,钻研技术,干一行专一行,赢得一派好评。然而,这样的平静生活才不到一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岸英在父亲支持下,成了第一个报名参军的志愿军战士,瞒着妻子出国作战去了。入朝仅一个月,他竟遭美机的轰炸不幸牺牲,天人共悲。

  毛岸英为何会早年丧母? 为何会少年失家流浪? 为何会回国后自找“苦”吃? 为何会去朝鲜战场、英年早逝? 这一切,皆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如果他的父亲不是毛主席,就不可能会有这样的“命运”,就不可能会集这么多的苦难于一身。

  毛岸英短暂的一生,是实践毛泽东思想的一生。他牢固树立革命人生观,“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特权存在,早已形成一种传统观念:“打江山,坐江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理所当然。

  想当年,蒋经国回国,因为老子是“蒋委员长”,立即当上了赣南专员、区保安司令、防空司令;后又到中央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一个派系的首脑;再往后步步高升,直至当上国民党政权中“最高的官”。——享受特权。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