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45年了,至今还在为我们“站岗”
又是一年九月九,毛主席离开我们快要整整45年了。
暑往寒来,岁月的刻刀始终无法模糊人民对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尽思念。
几天前,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又回顾了第三代塔吉克族民兵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的一家三代巡边的事迹。
1949年12月,在祖国的最西端、平均海拔5000米的荒无人烟的帕米尔高原边境线,红其拉甫边防连组建。巡边线路地势险峻,常发雪崩、泥石流,开车、骑马不能进入,必须有熟悉地形、经验丰富的向导带路。拉齐尼的爷爷、刚刚翻身得解放的塔吉克族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请缨给边防连当起了义务向导;1972年,年迈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走不动了,他的儿子巴依卡又接过了向导的重担;2008年,凯力迪别克的孙子拉齐尼又接替了父亲,担任起了巡边员的工作。
2021年1月4日,正在喀什大学学习的拉齐尼,毫不犹豫地勇敢跳进刺骨的冰水中营救落水儿童,他牺牲时早已冻僵的身体还保持着托举儿童的动作……
当我们很多人因为眼前的“苟且”已经不再相信英雄了,拉齐尼却本能地把“英雄是什么样子”真实地展示给了我们。此时,他年仅41岁,上有和蔼的父母、下有一对可爱的儿女……
然而,在以往所有关于拉齐尼一家三代当护边员的报道中,笔者没有看到对拉齐尼一家三代“为什么会这样做”的像样的解释,以至于拉齐尼一家的爱国之情以及对祖国边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像“天上掉下来的”。
曾多次去往拉齐尼家、与拉齐尼一家有过深入交流的军事博主@灯灯土木-寒凝在微博里评价说:“他们(拉齐尼一家)很质朴,质朴得令人心颤。那些精致利己的怎么会懂?”“情怀真的很有用。”
那么,拉齐尼一家的情怀到底是什么?@灯灯土木-寒凝的微博里没有明说,但从@灯灯土木-寒凝到访拉齐尼家的照片,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原来,支撑拉齐尼一家三代为祖国巡边的精神力量,就是人民领袖毛主席!
荣誉柜上特别摆放的毛主席标准像和毛主席铜像就是最好的证据。因为毛主席,他们一家三代热爱共产党和解放军;因为毛主席,他们一家三代将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
这样的例子在喀什是普遍的:
央视军事频道《军事纪实》的《康西瓦并不遥远》专题曾介绍了艾买尔·依提老人事迹。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北京天安门去看看毛主席,“因为我是毛主席的兵!”
在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烈士陵园,1962年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211位各族英雄长眠于此。从1970年陵园初建,身为维吾尔族退伍军人的艾买尔·依提就来到这里守护战友的英灵。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