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学会辨别真理与谬误——纪念毛主席逝世45周年


  01

  昨天谈了“物质-精神-物质”【点击阅读】,今天谈谈“实践-认识-实践”。

  这一公式是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提出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有人把哲学称为“聪明学”,很有道理,而哲学之所以“聪明”,正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为什么要学习认识论?

  我从反面来讲吧。

  第一,如果不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我们就不能得到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正确知识,做事情就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样危险;

  第二,如果不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就会失去辨别真理与谬误的的能力,就会如鲁迅先生所言,让别人在自己的大脑里“跑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被人牵着鼻子走;

  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层出不穷、耸人听闻的“内幕”花样翻新,外加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学会辨别真理与谬误尤其重要。

  02

  “实践-认识-实践”这一公式,特别强调了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性作用。

  那么,什么是实践呢?

  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不像动物那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

  举一个例子:马戏团的猴子,经过训练可以娴熟地骑自行车,但包括猴子、猩猩在内,无论再聪明的动物,都不可能设计、制造一辆自行车。

  “自觉的有目的活动”是专属于人类的特征。

  那么实践包括哪些内容呢?

  概括来说,就是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实践”。

  现在的教科书已经羞于提“斗争”和“革命”这两个概念,而是用听上去更加“温和”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以及科学文化实践”来取而代之了。

  其实,树欲静而风不止,斗争具有客观性,想回避是不可能。比如,从2013年至2016年,为了保卫狼牙山五壮士的荣誉,笔者不得不进行了两年多的司法斗争和舆论斗争。其实就个人而言,何尝愿意与人打官司呢?但人家打上门来了,不应战也不行。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可以概括为四点: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们只有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科学实验,才能逐渐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离开实践,人的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就人类认识的总体而言,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当然,由于人生有限,知识可以传承,因而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要直接经验,但书本知识和他人经验,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归根结底,还是要来自直接经验。

查看余下5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1条)

1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