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松:毛主席引领的方向,是烈士英魂的归宿
笔者按:为人民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个个是英雄。毛主席、中国共产党以《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中华民族大义,把1840年始后的历次中国人民反对内外敌人、争取解放、独立、自由幸福革命斗争中牺牲的人们统归于“人民英雄”,这体现了毛主席、中国共产党博大的历史胸怀。
新中国是毛主席、共产党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初心领导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们,舍命洒血换来的。继承和学习烈士的革命精神和遗志,重点是要把握精神的前提下,深入探究学习烈士遗志的内涵,接过“遗志的接力棒”,沿着他们“遗志”的方向继续前进。这样烈士的鲜血才不能白流、才不能白白牺牲。革命烈士遗志的方向就是毛主席指引的方向。
毛主席嫡孙毛新宇少将和夫人刘滨及女儿毛甜懿,今天上午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图为他们和战士在毛主席坐像前合影留念。(中红图库)
革命烈士,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与目标,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组成了“同志”的团体,即革命队伍(革命大家庭)。在这个队伍里,不论在哪个战场、还是什么岗位,不论分散或集中、不论公开或隐蔽,都是为共同的信仰与目标而战。
革命烈士,为什么能聚集在这个队伍里,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位在革命斗争中自然而然、出于自觉形成的、并能完整不缺体现信仰与目标的具体的杰出代表人物。而这个人物的革命作用又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就像一面旗帜牢固的树立在每一位革命者心中,引领革命队伍奔向共同的革命目标。
中国共产党就是这个“革命队伍”(革命大家庭),这面旗帜就是始终不渝,自信仰《共产党宣言》、并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以来,一以贯之保持初心并为之奋斗终生的毛泽东——毛主席。
毛主席不负众望,以他的公天下之怀、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倾情带领着这个队伍,在亲人前赴后继倒下的血路上,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是毛主席让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在黑暗的旧中国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博得了革命队伍和劳苦大众“救星”般的众望所归——毛主席成了革命队伍与劳苦大众共同信仰和目标的化身,被称之为“人民领袖”。随之,这个革命队伍不断的壮大威武,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毛主席始终胸怀《共产党宣言》的宗旨与大志,结合中国的国情,带领中国共产党的同志们,依靠神州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尽千辛,尝遍万苦,从胜利走向胜利,直至创建了史无前例、令世界人民敬仰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