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井冈山时期的士兵委员会与今天的人民民主

2023-05-16 1530 2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1965年,毛主席重回井冈山。当时随行的有汪东兴,有张平化,还有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王卓超。王卓超回忆说,上山后的第三天下午,毛主席与随行的同志们谈话。这也是王卓超亲自聆听毛主席讲话,而且相互交谈时间最长的一次,有两个多小时。而且,毛主席谈话时情绪相当激动,时而激昂,时而深沉,还有几分忧郁。这给王卓超留下了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马社香、王卓超《“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王卓超回忆1965年毛泽东在重上井冈山期间的一次谈话》,载于《党的文献》2006年第3期)

  那天下午,毛主席像老师考学生一样问他们井冈山的精神是什么。众人回答说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叫他们再想想。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面,只是一点,还差两点,要从制度方面想。汪东兴加了一条,说是支部建在连上。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的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

  在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毛主席把井冈山士兵委员会的作用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他重新提起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过的话:“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毛主席说,全国都需要推行政治民主。

  在毛主席的心目中,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制定有效的制度,在全国“推行政治民主”。

  亲身经历三湾改编的开国上将陈士榘说起当年的士兵委员会时充满了感情。他说,“三湾改编给工农革命军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真正实现了官兵平等。

  他说,这种平等首先表现在政治上,尊重士兵的人格,不准打骂士兵,士兵在开会说话的权利和自由。毛主席把士兵委员会称为“监督院”,有个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喜欢体罚士兵。只要士兵犯了纪律,他抡起巴掌就打。以前这种情况,士兵是不敢反抗的,连说话都不敢。有了士兵委员会,就使那个军官挨了公开批评。此后,工农革命军里打骂士兵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说服教育和细致入微的政治思想工作。

  与此相关的,生活待遇上,官兵一致,同吃一锅南瓜饭,同住一个茅草棚。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就是红米饭和南瓜汤。红糙米很难下咽,南瓜汤就是白水煮南瓜,没有盐也没有油。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或者两顿。尽管如此艰苦,士兵们却没有怨言。因为战士与首长都吃一样的饭菜,没有人搞特殊化。士兵委员会还实行账目公开,每月及时向士兵公布。一旦有了余额,就分给大家。尽管数目很少,但士兵都极为欢喜。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