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田春苗的“预言”


  作者按:今天是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发出58周年的纪念日。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毛主席的这段话直到今天在某些人听来依旧刺耳,而在我们听来依旧倍感温暖。

  这几天看到几则内容,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则是“瑞金医院ICU里住了4年直到离世、花费起码上千万的范书记”,一则是“东北一农民服农药自杀,陌生人现场转账5000,家属才不敢让救护车把人拉走”,一则是“山东青岛一农民工患尿毒症,为了不拖累全家自杀身亡”,一则是“央广网记者调查:为何部分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只能花钱请护工?”,一则是“资本炒作下中药材价反季节暴涨,药商直呼‘打破认知’”……

  对于这些现象,笔者评论过多次,而今只剩愤怒与无言,发一篇旧文纪念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吧。

  ——————

  1976年8月,《人民画报》第八期使用了一张电影海报作为封面,电影扮演者李秀明因为这张海报和这部电影,迅速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舞蹈学院学生,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这部电影就是《春苗》。

  饰演“田春苗”的演员李秀明在90年代又下海经商,身家过亿。然而,“田春苗”这个艺术形象的人物原型、上海郊区的赤脚医生王桂珍,却《人民画报》刊出电影封面仅仅两个多月后,经历了她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跌落……

  王桂珍的“赤脚医生”之路

  王桂珍,1944年出生在上海川沙县江镇大沟村。王桂珍一家是生活在大沟村最底层的贫农,一家人辛勤劳动,却过着极为贫苦的生活。解放以后,贫农出身的王桂珍终于也能跨进学堂门。小学毕业后,大沟村已经走上了集体化道路,王桂珍主动要求参加集体劳动。她不怕苦、不怕累,生产劳动总是走在最前头——这种贫下中农翻身得解放的喜悦是今人无法体会的。

  王桂珍不仅劳动带头,还具备相当强的组织能力。在她的带动下,大沟村一大批妇女走上了劳动生产第一线。年纪轻轻的王桂珍成了生产队的保管员和卫生员。在她不到20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大队团支部书记,并成为党支部的培养对象,被吸收为预备党员。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10年有余,但国家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了城市,广大农村普遍缺医少药,不仅农民看病难,还随时有传染病大流行的危险,当时王桂珍所居住的江镇公社(位于如今的浦东新区),虽说与大都市上海近在咫尺,可卫生院的设施却依然十分简陋。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