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当不当得起“国父”这个称谓?


  毛泽东当不当得起“国父”这个称谓?我想,不管什么样的学理,也不能抹杀事实:是毛泽东把蒋介石赶到海岛上去了,是毛泽东领导建立了新中国。当然,有争议的,主要是建国后。所以这篇文章主要讲讲毛在建国后做了什么事。

  如果概括起来讲,毛在建国以后的探索,主要是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搞建设。有的人讲,毛根本不懂建设,而且兴趣也不在建设,没有认认真真搞过建设。这是一种误解,毛在建国以后用相当大的精力搞阶级斗争,这是不假,但是他也用了相当大的精力搞建设。但是这种建设不是一般性的建设,这不是他这层次要关心的事。毛所探索的主要是想通过社会主义这样一种制度实现中国的初级的工业化。工业化有很多很多的道路,有很多的制度选择,包括资本主义的制度选择,包括社会主义像苏联那样的制度选择。在当时来说,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实际上就是选择苏联道路。当时认为,要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走苏联的道路,就像当年在探索出井冈山道路之前,我们认为中国既然要搞无产阶级革命,就要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所以,在那个时候,包括“一五计划”的制定,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之下。毛意识到中国不能照搬苏联的模式。但要走自己的道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任何一个决策没有代价是不可能的。而且,你的目标取向越高,付出的代价必然也越大,它的风险也越大,这是成正比的。我们后来在现代化、工业化这条道路上跌了很多的跤。在制度方面的选择,尽管付出了代价,但是基本上还是成功的。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建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相对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们基本上什么都可以造,从什么都不能造到基本上都可以造。

  第二就是路径的选择。要搞初级的工业化,这个时候工业在创始阶段,这笔资金不可能从工业内部、第二产业内部产生,当时更谈不上第三产业,那么资金的来源,也就是原始积累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有几种途径:要么就像西方一样通过殖民扩张来取得;要么就是牺牲农民的利益,像当时英国的“圈地运动”这样一种东西,还有一种就是像苏联一样来搞高积累,也是带有牺牲农民的色彩。

  作为中国来说,毛在路径的选择上是很艰难的,怎么艰难呢?在初始工业化阶段必然要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优先发展重工业这部分的启动资金,我们称之为原始积累的这些资金,从哪里来?不可能从工业本身解决,主要的不能靠工业本身来解决。当然轻工业的积累可以解决一部分,但是不能解决主要的部分。而且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去对外掠夺,中国的国情也不允许,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国情不允许这样做。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要从第一产业,从农村经济、从农业生产取得一部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资金积累。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毛也看到了,中国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大国,无粮国家是不稳定的,农民不稳定就会起来造反,政权就会不稳定,所以要发展农民经济、改善农民的生活、发展农业。这就是毛面临的一个两难的课题。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如果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需要“国父”这个称号,那么这个人必须是也只有是毛主席,但是也许教员他老人家并不喜欢这样一个类似“四个伟大”的称谓,也是需要拿掉的!他最希望的是我们继续革命下午,继续为了人民的自由 幸福 平等艰苦斗争下去!
0条回复
名副其实,受之无愧。
0条回复
不要这个称谓吧,共产党人的领袖,一切都是人民给的,是人民的儿子。人民才是父母!
0条回复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毛主席当称时代之父!
0条回复
“是否提问形式”的文章标题有问题,逻辑陷阱成一害。
“国父”称呼有等级制封建制父权制意味,不要提,扔掉!那个“国民党父”也没有救中国,还加入过共机会。
这称呼还不如“四个伟大”,林彪提出的?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