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六二六,怀念毛泽东——那个最关心我们健康的人哪儿去了?
一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谈话时,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指示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这一指示是6月26日发出的,因此又被称为“6.26指示”。
“6.26指示”的内容是丰富的。
除了要求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实现转移之外,还对医疗教育、医疗作风、卫生制度的改革等,都指明了方向。
分量最重当属这段话——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毛主席这段颇为激愤的严厉批评,实际上点明了这样几个问题——
1、医疗卫生不能成为精英自我服务、自我享受的领域;
2、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农民作为人民的主体,他们理当成为医疗服务的重点;
3、这是一个人民共和国能不能名至实归的政治性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人民共和国就会蜕变为老爷共和国。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毛主席的批评对不对呢?他的担心有没有道理呢?
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二
由于“6.26指示”的口气相当严厉,所以人们一般会认为当时医疗卫生工作非常差,其实不然。
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行业是发展最快、进步最为明显的领域之一。
建国后,霍乱很快在我国绝迹;
1955年,鼠疫就基本得到了控制;
1959年,性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被消灭;
60年代初,天花宣告灭绝,比天花在世界范围灭绝早了十余年。六零后基本就没有“大麻子”了;
到1965年,结核病的死亡率从建国初期250例/10万人下降到40例/10万人;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1965年,农村接生员的队伍已经增长到685740人,产妇的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显著减少,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得到了充分保证。
以人民公社为中心形成的三级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网,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保障农村群众健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医疗卫生工作的进步,造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就是由于死亡率的急剧下降,人口迅速飙升,以至于可以“毛泽东阶跃”来形容。
三
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如此明显进步,依然被毛主席严厉批评,这里的原因是复杂的。
一方面,从医疗保健制度的覆盖范围上看,农村与城市仍然很不平衡。
当时城镇职工、干部、教师和大专学生等,只需个人缴纳挂号费、出诊费,其他医疗费用就基本由企业或国家负担。同时,企业还为职工的直系亲属负担医疗费用的二分之一。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