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勇:知青上山下乡远不只是为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难那么简单

2024-01-08 3331 9
作者: 陈德勇 来源: 昆仑策网

知青上山下乡远不只是为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难那么简单

——从毛主席安排毛岸英做“第一名知青”讲起

陈德勇

  一、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的是培养亿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1939年5月4日,毛主席在延安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话,指出:

  “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结合于工农群众,他今天就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结合了,或者反过来压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

  为此,毛主席认为“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就是革命的道路,就是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必由之路”。并且,毛主席身体力行,让自己的儿子成为走这一道路的带头践行者。

  1946年,为了让从小在苏联长大的爱子毛岸英适应中国革命的环境,毛主席把刚刚回国的毛岸英送到农村,拜当时最有名的延安劳动模范吴满有为老师,去当农民。主席对毛岸英说:

  “虽然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但是你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你还没有上过中国的‘劳动大学’,因此我希望你能够去农村拜农民为老师,在这所农村大学里,你能学到之前课本之中学不到的很多知识,你看好不好?”

  毛岸英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服从了父亲的安排,直到手上磨出了老茧,才从“农业大学”毕业。

  根据毛主席提出的指导思想,1955年,中共中央在《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又提出:

  “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伟大事业。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五在农村,农业如果不发展,工业不可能单独发展。到农村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和极其光荣的。”

  二、知青通过在农村的刻苦锻炼,确实能够成为健康的、可靠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从50年代底开始,就有一大批城市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志愿报名到农村去插队落户。

  2009年9月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以及2019年9月再次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的邢燕子,就是1958年回到了农村家乡,成为一名光荣的知青;同样于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的天津宝坻县知青侯隽,是1962年插的队。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