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眼中的毛泽东时代小山村(1)
干部想着多交粮,农民为了吃饱饭私下分粮,毛主席支持农民私分;文革中“老土匪”的境遇;向农村的宗族问题发起挑战。
文 | 鲁爱国整理|方延亮
1970年2月20日早上,也就是阴历正月十五,我们武汉市十几万69届的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老三届”的学生是1968年下乡插队落户的,所谓 “老三界”实际上是六届,就是66、67、68三届的高中毕业生和66、67、68、三届的初中毕业生,合称为“老三届”。我们是69届,比他们低一届。我们为什么到70年才下放?因为1969年我们毕业的时候,大部分人不满16岁。当时国家有个规定,不满16岁可以不下乡。等到1970年2月份,拖了半年以后,大部分人满16岁了就可以下乡了。我们班上还有几个同学没满16岁,没下乡,后来直接上了高中,上完高中直接上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不是博导就是教授,他们赶上好时机了。
我们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坐火车到枣阳新市区插队落户的,到枣阳新市区简单地交接以后,我们班上的五个同学就跟着农民坐牛车,前往前湾公社朱家湾大队一小队,那就是我们落户的地方。
初识中国农民
在牛车上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农民,想不到这个农民后来竟成了我50年的老朋友。这位农民在牛车上自我介绍说他姓郑,叫郑秀荣,方圆十里八里只要认识他的人都喊他“老歪”。当时我很惊讶地问他:“为啥有这个雅号?”老歪说:“因为修水库我是个搬迁户搬到这来的,这里的人都认为我办事不按常理,他们受不了,所以叫我老歪。以前我在金沟那边生产队的时候是生产队长,在那边我很活泛,我的话社员们都爱听。说句不该说的话,我当队长时半夜三更趁驻队的干部睡熟后,还给社员们搞过私分呢!”看着他神秘兮兮的样子,私分肯定是件违法的事,当时我对农村一切都感兴趣。因为我对农村的认识都是一片空白。我问他私分是咋回事?老歪跟我讲,那个时候农民交了公粮,留够了口粮,多的粮食都要卖给国家,支援城市建设,支援国家建设。上面的干部为了政绩,把农民的口粮压得低低的。这样的话,农民就可以给国家多卖粮食,他们就有面子,而农民为了吃饱饭只能私下分粮。有关私分这个问题,毛主席有个讲话我看过,大致意思是支持农民私分。他老人家总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着想!
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老歪指着山梁子那边一道冲说:“这是我们队产粮的主打冲,叫简冲,有60多亩好水田。”他又指了山梁子东边的一道冲两边的房子说:“这就是我们生产一队,共55户,245个人。”村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土坯墙、茅草顶,砖瓦房寥寥无几。老歪指着远处一座比一座高的大山说:“我们这里是桐柏山,我们这离河南胡杨镇只有二三十里,离随县三河店只有十多里,是个两省三县交界的地方。过去这里是个藏土匪、打游击的好地方。”听说有土匪,我们几个知青来劲了。我们问他:“我们村有吗?”老歪说:“听说有一个,其实他也是个穷苦人家,为了躲壮丁才上山当土匪的。”他说这个人是个老木匠,这个人不错,待左邻右舍不薄。要不是犯了个错误,当个公社书记没问题。喜欢打架的小林问,那个老木匠姓什么,住在什么地方?有机会我们兄弟几个去会会他。老歪说:“朱家湾就他一户姓朱,他就住在你们下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