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最好的时期是在毛泽东时代
当人们在谈论到经济危机,社会乱相的时候,有些人总是把法律抬出来,认为法律是医治社会乱相的武器。
笔者同样认为,依法治国很重要,很早就想与诸位探讨一下“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要从毛泽东坚决禁止毛岸英违规结婚说起
毛泽东禁止儿子毛岸英违规结婚,估计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
那是1948年,回国不久的毛岸英与刘思齐恋爱了,这年他们打算结婚。等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毛泽东时,作为父亲,毛泽东自然很高兴,但当问到刘思齐的年龄时,却果断地拒绝了他们的结婚请求。原因是刘思齐年龄不到十八岁,不符合当时的政策规定。在当时,父子俩因为女方年龄问题闹得很不愉快。
当有人问起毛泽东此事时,毛泽东留下一句话: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那意思就是领导的孩子也不能特殊。
可是有一个当领导的,他的孩子就很特殊,即使犯下了罪也能得到了他本人的特赦。这件事就发生许多中国公知翘首仰望的世界模范法治国家美国里。
最近,美国总统拜登特赦自己犯下大罪的儿子享特。此事一出,立刻登上各大美媒头条,同时引发了关于美国政治道德底线的激烈讨论。
我们都知道,拜登的二儿子,亨特·拜登因税务问题和非法持有枪支罪面临判刑,此前拜登曾多次公开表态称,司法独立是美国民主的基石,他不会动用总统权力干涉自己儿子的案件。但临近下台,拜登突然改变立场,宣布赦免亨利,他同时对此事粉饰称,针对亨利的那些指控,都是为了攻击他本人,“希望美国人理解他作为父亲和总统作出的这一决定”。
各位读者,请大家认真的看一看,同样都是领导人的儿子,毛岸英的际遇与亨特的际遇为啥如此不同?一个是在今天看来不是多大事的规定,就让毛岸英结不了婚;一个是犯了很严重的罪,即使被判了刑,也会被自己的父亲特赦。这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
笔者认为,两位父亲思考的问题不同。毛岸英的父亲原则性强,想到的是法律公平。在西方,不是有句话叫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在中国叫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毛泽东看来,即使结婚不到年龄,也不能违背政策规定,这正反映了依法治国的灵魂问题:追求公平!
而作为亨特的父亲,拜登想到了“特权”。虽然说亨特犯了罪,违了法,但是拜登也许就从没认为亨特有错,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是首先想到自己拥有总统特赦权,应该合法地帮助自己的亲人解脱牢狱之灾,从而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更为严重的是拜登这种特赦自己亲人的行为在美国社会并不是孤例。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